天那邊觀后感4篇
觀看天那邊這部影片后,我的心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天那邊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天那邊觀后感(一)
晚霞映紅了天空,我漫步走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今天剛剛看完《天那邊》這部電影,其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羅老師。
這部電影講的是:許老師來到農村實習三個月,村長李大頭和校長羅老師不愿讓許老師來,害怕學生們像對上個老師一樣舍不得許老師。三個月過后,許老師要走了,同學們依依不舍。許老師找到工作后,看見村長李大頭來找她,原來是羅老師因為修教室上山背黃泥,遇到泥石流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的許老師便回到農村繼續(xù)教學了。
當我聽到羅老師去世后,心里非常傷心,他是一位多么好的教師啊!他的美無人可比!他的美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知道了該做一位怎樣的少年。羅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他用一生來教孩子們,讓他們學到知識。而相比,我就是家里的小公主,你讓我往東,我偏往西,總是不吃虧,而且還有些不講理,現(xiàn)在我懂了!我們應該學習羅老師的那種用愛照亮別人的品質。
羅老師,你就是我的榜樣。
天那邊觀后感(二)
昨天,學校組織了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了電影《天那邊》,我深深地的被劇中的情節(jié)震撼了,讓我貧困地區(qū)同齡孩子的上學難的現(xiàn)狀讓我憂心忡忡,女主人邊遠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崇高品質讓我熱淚盈眶。
電影《天那邊》講述了美麗女大學生許曉萌和戀人江可可在大學畢業(yè)后,一起報名志愿到邊遠山村里的水咕嚕小學支教,并且相約堅持三個月。一天,村長跑來告訴她可可離開村子。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yī)院。安慰許小萌的人,是學校的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小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三個月后,她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爻呛,一天村長來看她,告訴她羅老師因為修教室,到山上背黃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她的心被震動了,決定回到那里,回到農村支教,把青春獻給大山……。。
雖然希望工程已高了學多年,但是,邊遠地區(qū)的學生渴望讀書訴求和辦學條件的差距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同時我為我自己感到慚愧,臉紅。自己的讀書條件和電影中的孩子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可是,自己還和別的同學比這比那的,完全沒有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上,想想真是不應該!
女主人公是一個品德崇高的人,是新時代青年人的楷模,她那種獻身精神值得現(xiàn)代社會所有人學習。
今后,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將來做一個像許曉萌一樣的人,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天那邊觀后感(三)
觀看天那邊這部影片后,我的心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天那邊的偏僻而又遙遠的水咕嚕小學里,有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羅老師,一直以來是這所小學一直用方言教孩子們的啟蒙老師,他為了這群孩子們,默默的奉獻關心著,對孩子們是那么的淳樸,又是那么的固執(zhí)。為了修學校,因為泥石流的沖擊而淹沒了自己,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這個貧困的山村。自小在國外生活的江老師,因為是物質上的差別,毅然放棄了皆日的女朋友選擇了離開。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許曉萌老師,在支教的三個月中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沒有被貧困的條件和不同的困難而退縮,毅然放棄了能在城市里工作的機會,還堅持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孩子們共同前進。后來當她知道羅老師的不幸時,再次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這所學校,決定把自己的青春和滿腔熱情奉獻給這所貧困的學校。也許她想用自己的才智來改變這幫孩子們的命運。在徐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徐老師對孩子們的真善美,同時也體會到了徐老師對學生們的一片真情。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能想象到天那邊的孩子們,是在怎么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的。又怎么樣才能看到我們在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下學習的。他們什么時候才能和我們一樣擁有現(xiàn)代化的學習材料,什么時候才能和我們一樣在藍天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像徐老師,像羅老師他們的這種奉獻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吹阶约荷磉叺拿恳晃焕蠋,您們的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您們是最偉大的園丁,每一天,您們都在辛勤的培養(yǎng)著祖國的花朵。是您們傳播給我們這么豐富的知識,是您們傳播著希望,傳播著幸福。
天那邊觀后感(四)
這部電影給我?guī)砗芏嗟乃伎,這思考有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導演導演這部電影的目的,一方面是這部電影內容給我的震撼。
我沒辦法去求證導演,他導演這部電影時是什么樣的思路?我想在這里也當一下導演,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首先,我這部電影的目的是歌頌站在第一戰(zhàn)線為貧困山區(qū)希望教育做出貢獻的默默無聞的老師們,像“破羅”。
接著,我歌頌的方式是側面烘托,通過大學畢業(yè)生許曉萌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歷時3個月的山區(qū)支教情況,側面贊頌像“破羅”這樣的不求回報,沒有目的性,甘愿做“麥田守望者”的無數(shù)的山區(qū)希望事業(yè)教育者。
最后,我就該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這個目的啦。我以“破羅”為典型代表,用許曉萌,江可可和他的沖突來構架電影情節(jié),由這些情節(jié)來凸顯破羅的精神世界。這些沖突總是站在許曉萌和江可可的角度上來的,表面上是許曉萌江可可支教過程的體現(xiàn),實際上卻是在反映破羅作為山區(qū)希望教育事業(yè)者,對山區(qū)孩子一種深切的理解和敏感的呵護的這種無私偉大的形象。當然,電影除了沖突,也有一些和諧融洽的方面。在許曉萌得知江可可由于忍耐不了山區(qū)物質娛樂方面的匱乏而拋棄承諾自己提前離開山區(qū)后暈倒在醫(yī)院治療時,破羅照顧開導許曉萌,讓許曉萌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認識,逐漸變得成熟,同時也拉近了山區(qū)希望事業(yè)教育工作者主體與實踐支教的大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是電影情節(jié)的第一個融合。之后,破羅與許曉萌近距離交流,破羅講述之前和許曉萌那些沖突的原因,一層一層地讓我們看到他的良苦用心。之后,電影慢慢進入尾聲,在破羅因修建學校自己去搬大石頭被壓死之后,許曉萌毅然承擔起破羅的事業(yè),堅守破羅山區(qū)希望教育事業(yè)的崗位。
電影就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完成的,從這個角度上看,電影開頭,許曉萌和江可可的行為想法是用來和破羅在山區(qū)的生活狀況和他對山區(qū)希望教育的理解做對比的,這樣來凸顯破羅的高貴品質。這也符合了《天那邊》這樣一個電影名稱。
透過許曉萌和江可可的眼睛來展示天那邊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和樣貌,來引發(fā)我們多去了解貧困山區(qū)孩子的教育,人民的生活,貧困山區(qū)希望事業(yè)教育工作者的無私與默默無聞。能夠吸引國家的'重視,制定政策改善幫助貧困山區(qū)教育。
這是第一方面,我對這部電影主題的理解,我認為電影的主角應該是破羅,是隱藏在電影中的那些一直堅守在第一站線的山區(qū)希望事業(yè)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去3個月開展社會實踐性支教的大學生。第二方面,是我對電影個別情節(jié)和臺詞的思考。
我很反感許曉萌對破羅不配合她支教所持的那個理由“我來這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和實驗的,本來3個月的時間就不多,我不希望因為你們的不配合耽誤更多的時間”。許曉萌來山區(qū)支教是有目的性的,她并不是出于對孩子的無私的愛,不像破羅那樣的純粹,就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割舍不了,她是把孩子當作驗證她課題研究的工具。
“本來我以為到這可以實現(xiàn)我的人生價值,可是你看看,這里的人眼里全是懷疑和不信任。我真不知道,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用。”許曉萌的支教帶著強烈的目的性,因此,她沒辦法像破羅一樣真正地為山區(qū)這群小孩子著想,就是3個月的時間,試驗完自己的課題,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用考慮這里的孩子們感情和情緒的需要,這是多么殘忍的事實。
其實,許曉萌的這種想法,也是我們很多人的普遍認識,覺得自己的理想是偉大的,認為一切事一切人都要為我們的理想讓路。但我們卻沒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就連愛情也要為我們的理想買單,“但是經得住這樣的生活,我們的愛情才經得起考驗”我們的理由冠冕堂皇,卻成為了一個自私的人。
理想,理想的設立,理想的實現(xiàn),這是看電影時我感到很震撼的一個話題。
我崇敬像破羅一樣的教育工作者,我欣賞他們那種純粹的無私的愛。
在自己大一到大二這一年來的義教過程中,對這份義教志愿的事業(yè)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
與我一起去義教的同學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總會垂頭喪氣,一問到為什么時,他們就會說“這節(jié)課,我準備的教案都沒講完。那些小孩子太吵了。我喊得喉嚨都破了!边@時,他們總會對我幸福歡樂的微笑羨慕地抱怨“你的學生肯定很聽話,你備的課應該都講完了吧”這時,我好想說“不用把義教太理想化了,你就當陪著孩子們玩,帶給他們快樂,陪伴他們有一個快樂的記憶就行了!
我知道,自己對義教毫不消減的熱情是由于我對小孩子的喜愛,對這份志愿事業(yè)的喜愛,希望能用自己這點微薄的力量給這群小孩子帶去歡樂和溫暖。并沒有想,我加入義教志愿行列就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提高自己講臺上的形象,實現(xiàn)我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一直對“麥田守望者”很崇敬,他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只為了那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他們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是一顆純粹的愛心。我一直在追求著,也希望我能做到。
【天那邊觀后感4篇】相關文章:
天那邊觀后感11篇02-01
天那邊觀后感范文誰有?06-26
天那邊觀后感600字_觀后感04-01
那邊的近義詞反義詞08-12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2-16
語文《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7-30
在山的那邊現(xiàn)代詩03-15
《在山的那邊》教案設計10-23
《籬笆那邊》高二語文教案09-24
在山的那邊內容主旨是什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