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下鄉(xiāng)”活動培養(yǎng)出廣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奮發(fā)成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大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教育”向縱深發(fā)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總結1】
三下鄉(xiāng)之行早已經結束了,雖然行程很短,但就在這短短的下鄉(xiāng)生活中我成長了許多。從行程的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次下鄉(xiāng)活動將帶給我許多奇跡、驚喜和考驗,從來沒有出過外省的我后來卻對廣西陽朔葡萄鎮(zhèn)產生依依不舍之情;害羞膽怯的我卻勇敢地走訪每家每戶,和村民們自由暢談生活;只知道學習的我卻成為一群小朋友的哥哥和老師。最重要的是我認識了從不同學院組織起來的隊友們,他們大部分人都是我的師兄師姐,他們教會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工作。從上火車的那一刻起,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如此的精彩和難忘。
一到葡萄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就很有禮貌的帶著我們來到小學生宿舍樓,宿舍樓雖然看起來矮小而簡陋,但是比起隊友們所說的下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已經算是好很多了。校長很信任我們,所以允許我們帶六個班級,而我和另外一名隊友吳心翔被分配到四年級1班上課。
當?shù)卣畧F委也很重視我們這次三下鄉(xiāng),所以在生活上他們都會提供一些幫助,特別是辦公室主任謝黎大哥,他一開始就帶我們去認識當?shù)氐牡胤胶吐肪,為我們提供走訪家戶的聯(lián)系方式……
在此,我對這次三下鄉(xiāng)作個人總結。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團隊凝聚力
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華南農業(yè)大學三下鄉(xiāng)團隊的一名成員,在外地農村進行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時候,禮貌和形象都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在別人面前看起來要像個大學生,另一方面就是要傳授一些與我校特色有關的知識內容。在每一次行為當中,我都會謹記這些要求并且時不時的提醒隊友,不做有損形象的事,從而不斷完善自我管理。在團隊成員之間,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簡單——“調和劑”。和是和諧愉快的意思。團隊的凝聚力需要在和諧和愉快的狀態(tài)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經過短短十天左右的相處,我們經歷了在烈日當空下的走訪活動,每天晚上的籌劃預備工作,而輕松愉快的交流溝通使我們的團隊變得更加團結更具凝聚力,也為葡萄鎮(zhèn)的支教和調研活動作出自己的貢獻!耙淮沃Ы陶{研行,一生兄弟姐妹情”,這是我最想表達的感情。
二、增進孩子感情,協(xié)助調研工作
如果單純的去講課,我們肯定比不上那些專業(yè)的授課老師,因此我和心翔在上課的前一晚一起進行了探討和準備有關課題內容。同時,利用自己在大學學生團體管理和心理委員等多方面的鍛煉(淡定、自信、微笑等),積極探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例如,我會讓學生以做團體游戲的方式競答問題,也會讓學生嘗試站在講臺上拍拍照做留念,還會教他們一些其他方言的簡單句子,如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這些措施,調動了課堂氣氛,也無形中增進了師生感情。
與此同時,我和心翔都取了一個通俗易記的名字,峰哥和翔哥。這樣子,小學生們就會容易記住我們,并且以稱作哥哥的身份和我們交流不會那么拘謹,師生情如同兄弟兄妹情。我們的學生,毛建明和黃順輝就經常來我們宿舍找我們一起聊天、玩游戲。
除此之外,因為我們不熟悉當?shù)氐穆肪,通過和這些小朋友的認識和交流,可以讓小朋友帶路去走訪小朋友的家庭,協(xié)助后來的調研走訪活動。
三、記錄下鄉(xiāng)生活,多渠道宣傳下鄉(xiāng)工作
在每一次走訪調研的活動中,我們都會穿好背面印有學校名字的T-shirt隊服和戴上印有院徽的紅帽子,在與家長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小組都要求宣傳學校以及我們的三下鄉(xiāng)工作,并且我們還會和家長們分享我們的生活體會以及在大學里學到的東西。
在下鄉(xiāng)工作比較輕松的時候,我會記錄一下在葡萄鎮(zhèn)生活的點點滴滴。下鄉(xiāng)生活,每天都是精彩;下鄉(xiāng)工作,每天都充實的。除此之外,我還會在自己的QQ空間,微博,新浪博客,搜狐博客,天涯博客等多個平臺發(fā)表更新自己的日志。除了記錄的意義之外,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我們在廣西的三下鄉(xiāng)支教調研工作。
四、開展走訪活動,了解農村生活
我們隊伍總共去了12人,在調研走訪的活動中,我們分成3個小組,每個小組4個人,分區(qū)域走訪。這種分配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卻是很有效果的。在經過了幾天的不懈努力,我和隊友們,慧敏、心翔和銳榮,走訪了20多戶家庭。例如,去過住在新街的四(1)班學生毛建明一家,住在老街的四(1)班學生賓宇一家,在路口開食店的六(3)班學生賓艷玲一家,還有家離學校較遠的石口寨的六(1)班學生許昌汶一家等。
開展走訪活動,一方面是收集調查問卷中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另一方面是讓我們體會葡萄鎮(zhèn)當?shù)氐霓r村生活,最重要的還是通過這次家訪的形式,給孩子們一個鞭策作用,讓大學生直接和小朋友對話,讓他們變得更乖。走訪活動結束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在我們這組走訪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明顯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家里養(yǎng)的豬在六月份的時候都突然死亡了。為了證實這個情況,我們小組還特意去走訪了養(yǎng)殖上百頭豬的黃先生的家,他告訴我們這些情況確實存在,政府也派過專家來調查檢驗,最終還是無頭緒,聽說是什么五號病、豬瘟之類的。這些情況我們也會向學校和當?shù)卣从,也希望我們的做法能夠給農民帶來幫忙。
五、拓展工作領域,為農村服務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籌劃這次三下鄉(xiāng)之后,我們隊伍已經收集了同學們贈送的200多冊關于農村種植和養(yǎng)殖的書籍以及學校送的100多套資料,還有幾包轉基因大豆種子。在走訪調研的時候,我們也會按情況將有關資料贈送給村民。在做好學校安排的下鄉(xiāng)任務工作后,我們也會抽出時間幫助政府處理一些比較簡單但又繁瑣的事情。有能力的話,我們還會選擇合適的家庭幫助勞作,而且在我們離開中心小學之前,我們隊伍也贈送了一些體育用品給中心小學,希望在這里的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各種體育運動,也為這些在落后山區(qū)生活的人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
這次支教調研的時間很短,多希望自己能夠繼續(xù)在那里工作多一段時間。忘不了那里的山水,永遠都給人一種清新如繡的感覺;忘不了那里的村民,勤勞而又好客,有好幾次家訪的時候堅持要我們留在他們家里吃飯;忘不了那里的孩子,天真可愛,我一直都想讓這些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就在那一段時間里,孩子們也知道我們的行程不會很久,所以孩子們都在問我“老師,你什么時候回去”,“峰哥,要記得回來看我”或者是“峰哥,我以后要去廣州找你一起玩”……真的不忍心和這些小朋友道別,也真的很遺憾不能看著他們成長。
在三下鄉(xiāng)短短的時間里,我從一個不怎么想與別人接觸的小伙子,變成一個能給予家長們意見的有志青年!我從一個沒有支教經驗的學生,變成了“看起來像個老師”的大哥哥!雖然相處時間短,但和一起工作的隊友們的情誼,太深太深!唯有寄望后日能有機會和這些隊友們再次參與三下鄉(xiāng)活動,為落后的地方再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次支教調研行,一生兄弟姐妹情!
【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總結2】
一、活動概述
三下鄉(xiāng)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農民生活和農村基層工作,為廣大農民帶去新思想,新觀念,及時向他們宣傳時事政策,法律知識,了解農村社會現(xiàn)狀,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實地調研,探討出解決方案,為農村發(fā)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可行性方案。
三下鄉(xiāng)活動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深入了解基本國情,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yè),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奉獻社會,磨練毅力,培養(yǎng)品格,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國情,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并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青年學生充分發(fā)揮知識和智力優(yōu)勢。根據(jù)校團委的指導精神,經濟學院將組織學生深入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我院團委堅持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宗旨,成立了由經濟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盛子建老師、張新宇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調研團隊,奔赴了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下鄉(xiāng)服務和實地調研。
二、三下鄉(xiāng)工作開展情況
1、活動參與面
本次調研活動分為經濟學院三下鄉(xiāng)團隊、學生小組團隊、學生個人小組三種調研方式,深入全國各個農村地區(qū)進行“三下鄉(xiāng)”實踐調研活動。其中我院三下鄉(xiāng)團隊為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于祁陽縣農民合作社發(fā)展情況調研”團隊。我院12級、13級所有學生全部進行了暑假“三下鄉(xiāng)”實地考察調研活動,參與了個人實踐報告的撰寫。
2、活動具體開展
7月3日的工作
7月3日上午,以“為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暨大學生與農民雙向素質教育示范工程啟動儀式在八教學海廳隆重舉行。儀式由校團委副書記羅薇主持。
中午,由經濟黨總支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于農民合作社發(fā)展情況”調研團隊開始了為期3天的調研。本次調研以發(fā)放問卷與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永州市祁陽縣坐落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位于“2011年湖南省百強縣”第15位,“中部百強縣”第89名是湖南省12個百萬人口縣之一,湖南打造縣級市“五朵金花”之一,農村發(fā)展建設如火如荼。
在接下來的調研活動中,經濟學院“三下鄉(xiāng)”團隊將秉承“關愛社會服務基層”的活動宗旨,積極在農村開展調查工作并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展現(xiàn)農大學子“樸誠、奮勉、求實、創(chuàng)新”的風采。
7月4日的工作
7月4日上午,經濟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服務團隊來到永州市祁陽縣,舉辦了祁陽縣農村合作社發(fā)展情況座談會,此次座談會在祁陽縣中國人民銀行支行會議廳舉行。出席會議的有我校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老師盛子建、張新宇,祁陽縣中國人民銀行支行行長陳建明、祁陽縣農信局紀檢組長李軍亮、祁陽縣信用聯(lián)社主任馬智君以及祁陽縣12家專業(yè)合作社的代表。
本次座談會由祁陽縣農信局領導發(fā)言、祁陽縣信用聯(lián)社領導發(fā)言以及交流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祁陽宏發(fā)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唐水池等12名代表一一向經濟學院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調研團隊提出了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劉純陽副院長、莫華副書記對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的銷售以及專業(yè)合作社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細致詳細地解答。
本次座談會持續(xù)了近三個小時。與以往開會固有的形式不同的是,本次座談會采用與會者闡述觀點提意見,教授現(xiàn)場答疑解難的形式進行,沒有客套話。這種“提疑惑、解困難”的會議集民智、聽民聲、解民憂,不僅有利于為人民辦實事,也為調研團隊提供真實的一手調研信息。
7月4日下午,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以及學工組老師盛子建、張新宇一行四人還來到祁陽縣江邊灣村,走訪慰問了貧困生伍佳慧,并為她送去慰問金以及棉被等物資。
在學生中,學院老師一行與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入地交談,詳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家庭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并表示學院將加大對貧困生的幫扶力度,關注貧困生的成長,盡力幫助貧困生解決困難。據(jù)受助學生伍佳慧反映,她生父患有尿毒癥去世并且家庭目前背負十多萬元的債務,生活十分拮據(jù)。她非常感謝學院領導的關心和捐助,并表示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負大家對她的期望。
據(jù)悉,經濟學院將建立黨政班子聯(lián)系貧困大學生制度,利用假期時間采取走訪慰問等幫扶形式,及時為貧困大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7月5日的工作
7月5日上午,經濟學院“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團隊召開了對本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大會。我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與5名“三下鄉(xiāng)”的學生一同參加了本次會議。
首先,莫華書記對我院“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服務團隊的工作進行精練的總結。莫華書記強調,通過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相信每位同學都在所收獲,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大學生涯中,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最廣闊的農村中去,用到最需要的農民身上去,真正做到“心懷三農、服務基層”。莫華書記的話激起了同學們心中的共鳴,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深入農村基層,切身感受農村發(fā)展的基本情況,真正地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農村經濟服務的發(fā)展當中,使自身得到了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鍛煉,都覺意義深遠。此外,經濟學院將及時組織開展“三下鄉(xiāng)”實踐報告及心得體會的撰寫,以便及時總結反思。
至此,湖南農大經濟學院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三、活動實際成效
(1)、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響應我!笆钇谌锣l(xiāng)”活動,利用暑期機會,實踐和感悟,提升和鍛煉社會觀察能力。并且隨著活動的開展,一方面磨練了大學生的意志,并奉獻了力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會了獨立,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次“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大學生們能夠直接和當?shù)鼐用襁M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有利于我們增強對生活的真正認知,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大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
(2)、領導老師積極參與調研,為同學樹立榜樣
本次“大學生基層就業(yè)工作與生活現(xiàn)狀”實踐服務團隊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帶隊,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參與了本次為期三天的農村實踐調研團隊。本次調研項目主題為“關于農民合作社發(fā)展情況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院參與活動的領導、老師隊員本著友好的態(tài)度和當?shù)氐娜嗣窠涣、溝通。在他們的耐心和誠懇的態(tài)度的感染下,受訪群眾從逐漸接受我們到熱情接待我們。他們總是很真切的反應當?shù)氐膶嶋H情況,同時也表示對國家建設農村的希望和信心。在老師的積極帶領下,學生實踐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使活動影響力擴大。我院各調研團隊受到了調研地干部、村民的一致歡迎,使活動實踐調研意義深刻,還將關心三農問題落到實處。
(3)、積極組織實踐活動,使全院實踐氛圍濃厚
有我院的積極部署與各班班委的有序組織,才使此次“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次活動,讓我院學生樹了求真務實的意識,使學院實踐調研的學風濃厚。
實踐出真知,在深入農村的服務調研活動中,實踐環(huán)節(jié)向來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本次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中,我院學子自發(fā)有序投入農村經濟建設調研服務、愛國主義精神宣講教育、科技興農服務、關愛農民工子女服務、支教支醫(yī)、法律宣傳、支教掃盲、結對幫扶、文藝演出、家電維修、環(huán)保服務、城鎮(zhèn)規(guī)劃、文化衛(wèi)生宣傳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廣泛深入地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利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在實踐中摸索真理,不斷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另外,由各實踐團隊、實踐個人親力親為撰寫的實踐調研報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突出實際問題的解決都起到了參考作用與數(shù)據(jù)支持的作用。
(4)、宣傳工作落到實處
學院宣傳部對此次三下鄉(xiāng)活動進行了全程報道。在湖南農業(yè)大學新聞網(wǎng)、湘農青年網(wǎng)、學工在線等網(wǎng)站上進行了新聞稿投稿,廣泛的宣傳了此次活動。
在學院組織發(fā)動、班委大力渲染、宣傳部踴躍投稿三位一體的積極宣傳下,我院全體老師、學子對“三下鄉(xiāng)”社會服務調研活動熱情高漲,立志于從本次調研活動中尋找個人價值定位、找出“三農”大框架內有研究意義的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案、從而真正為農村發(fā)展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做貢獻,爭當“三下鄉(xiāng)”服務調研楷模。
四、活動的影響力
此次調研活動以發(fā)放問卷和座談會的形式相結合進行,成員通過調查獲得一手調研信息,而且給社員們講解經濟法知識、宣傳黨的新經濟政策。“三下鄉(xiāng)”的順利進行使得參與活動的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新農村在新時期的巨大變化,感受到了農村的生活和風土人情,有利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帶動社會為廣大農村的發(fā)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富有成效:
◎為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榜樣,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勤于實踐,努力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深入了解我國國情,關注農村發(fā)展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yè),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增長才干、奉獻社會。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有助于師生聯(lián)系,教學相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方式,努力發(fā)展為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人才。
◎讓大學生廣泛深刻地體會農村生活和基層工作。為農民們帶去先進的理念、最新的技術和高效率的管理知識。向他們宣傳新政策、法律法規(guī),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調研,為農村發(fā)展提出可行性方案。
◎大學生在服務農民群眾的過程中進一步了了解基層工作、接觸社會,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把農村建設對于人才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才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架起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之間的一座橋梁。
五、活動經驗特色
(1)、領導重視,給予科學指導
經濟學院高度重視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的意義,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多次開會專題討論。此外,此次活動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親自帶隊,給予科學指導。通過此次走訪調查,團隊成員體會了基層農村的真實生活,站在農民們的視角思考了農村發(fā)展的道路,有助于帶動全校乃至社會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2)、彰顯學院特色,注重經濟類專業(yè)的實際應用
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后備軍,應該發(fā)揮知識技能的優(yōu)勢,為農村建設服務,為農民群眾服務。廣大的農村需要大學生去發(fā)揮聰明才智,大學生也需要到農村去,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xiāng)”,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
在一次座談會上,祁陽宏發(fā)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的代表向我院調研團隊提出了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劉純陽副院長、莫華書記對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的銷售以及專業(yè)合作社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細致的解答!叭锣l(xiāng)”活動也是我們經濟學院共青團的一個品牌活動,它通過社會實踐,可以鍛煉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抽象的經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提升我院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將學科知識與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我院在開展“三下鄉(xiāng)”活動時關注經濟類專業(yè)在“三農”中的應用,我院還擬定了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近年來發(fā)展情況”、“農村小額信貸的前景”與“農戶融資風險與規(guī)避風險的辦法”等與所學專業(yè)息息相關的研究課題,真正體現(xiàn)了科學與實踐的統(tǒng)一。
(3)、團隊合作了解新農村建設
本次活動,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于農民合作社發(fā)展情況”調研團隊開始了為期3天、走訪祁陽縣的調研。在整個團隊的集體合作下,經濟學院2014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了祁陽縣農村專業(yè)合作社的發(fā)展現(xiàn)狀,掌握了來自基層真實、具有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資料。祁陽縣農村專業(yè)合作社仍然存在規(guī)模較小、生產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但合作社的發(fā)展具有很好的前景,需要加強與高校接軌,需要更多的專業(yè)人才來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
下農村,訪農戶,察農情,活動的開展讓經濟學院“三下鄉(xiāng)”團隊的老師與同學們實實在在地置身于農村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農村生活,也為農村調研工作的成果的展示奠定了堅實基礎。調查中面對各農村專業(yè)合作社提出的種種問題,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各盡所能,集中大家的意見為村民們出謀劃策?梢哉f,本次活動中任何成功的取得與團隊的緊密合作是分不開的。
團隊成員工作的合理分配,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不斷學習、實事求是的精神是本次活動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