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報告1】
為了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根據省團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團省委、省教育廳、省學聯關于組織開展2010年河北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要求,我系在黨總支的支持下,經過團總 支老師和學生會的充分籌備,在各班志愿者同學的密切配合與精心組織下,開展了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聽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之后我激動不已,隨即報名參加了暑期實踐小分隊,我們的目的地是河北淶水貧困山區(qū)。
7月13日上午7點,汽車駛出學校正門,奔赴目的河北淶水貧困山區(qū)。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視線一點點遠離城市,向我們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還可以感受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氣息,依山傍水間無不顯現出農村的一番清新景象。感覺目的地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心中的興奮也在不斷升溫,遐想也一浪高過一浪。當到達淶水縣走下車的瞬間我就被當地青山秀水所深深吸引,稍作休息之后,在系團總支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有序的參觀了平西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團總支書記吳老師還饒有興致的給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那個年代的一些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粗矍霸缫牙由蠚v史印跡的文物和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戰(zhàn)爭年代,深刻感受到日寇的滔天罪行和我黨建立鞏固抗日根據地的艱辛歷程。在這里,廣大師生不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家從內心深處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紛紛表示:一定牢記歷史,勤奮學習,為中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隨后我們趕赴抗日烈士陵園掃墓,瞻仰了革命先烈的墓碑和墓地,又一次經歷了心靈的洗禮。
當天下午,我們短暫的休息之后,又組織了一次與當地老一輩革命家的座談活動。紅軍老人樸實的語言、深情的訴說打動了在座的每一個熱血青年。這是一場普通的座談會,沒有華麗的布景,沒有刻意的渲染,但卻是一場令人終生難忘的愛國教育課。
7月14日一大早,大家就興致勃勃的整裝向當地著名的百里峽出發(fā)。百里峽自然風光優(yōu)美奇特,屬于典型的北方風格,山峰陡峭、氣勢粗獷。谷底流水潺潺,谷內多處瀑布一泄千丈,讓人產生世外桃源的遐想。大家拍照嬉戲,談天說地,極大的放松了一個學期的緊張心情。下午回來,雖然大家都已經很累了,但是還在駐地舉行了一次關于“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討論會。會議以同學發(fā)言提問,老師回答提問的形式進行。賈振華、崔玉寶、李欣榮三位老師對如何提高上課效率和同學們交換了意見,并對我們的長遠人生職業(yè)規(guī)劃給出了很好的指導建議。晚上我們參加了農家院組織的篝火晚會,大家一起跳舞、唱歌非常開心。在歡聲笑語中增加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情誼。美好的一天就這樣充實的度過。
7月15日,天空中零星的小雨并沒有阻礙大家滑竹排的興致,在青山綠水間暢游、嬉戲更加的刺激。在戀戀不舍中,我們將要和這個與我們結下了不解之情的山區(qū)揮手告別了。汽車駛離了淶水,為期3天的暑期社會實踐也緩緩地拉上了帷幕。坐在車上,恍惚中仿佛當初滿懷好奇與興奮之情奔淶水野三坡的情景就發(fā)生在昨天。而現在望著慢慢遠去的一重重青山,已沒有了來時的興奮,取而代之的是對于愛國如何與自身實際行動結合的沉重的思考……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去實踐“愛國主義”的學習與宣傳。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與當地人交流的過程中,接受了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認識問題不夠全面等問題,使我們回到學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報告2】
2016年7月20日到8月1日,正是暑假期間,我在家里沒有事,于是 我就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做了一番調查,在這十多天的調查中,我了解了現在農村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采訪了一些農戶和村干部,我對農村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首先就是農村中的教育問題。因為從三年前農村中就開始執(zhí)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段家庭貧困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雜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這走又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實的比較到位.副村支書***說: 為了響應中央號召,我們村為中小學免費發(fā)放教科書和免雜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擴大我省“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費發(fā)放教科書資助范圍,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同時免除雜費!皟擅狻睒藴蕿椋盒W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費制”標準,除中央財政負擔的免費教科書資金外,其余資金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負擔一半.2.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在“兩免”資助范圍內,對貧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間補助生活費,每生每天補助1元。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可逐步落實,2005年受資助面要達到貧困寄宿生的80%,2016年達到100%,所需經費由縣級財政負擔。老百姓都說這是一件好事啊。這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利國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確實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第二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就是免交農業(yè)稅;始Z國稅,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糧”一詞,仍是中國農民的口頭禪。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以犧牲農民收入、農村發(fā)展的代價進行了城市工業(yè)化建設,導致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經濟增長的“大蛋糕”中,占人口總數絕大多數的農民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反而在某些方面還遭受著嚴重的“不公”。比如在稅制方面,城市和農村一直實行的是“雙軌制”,廣大農民的稅負長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唯一專門面向農民征收農業(yè)稅的國家,總稅率達百分之八點四。隨著城鄉(xiāng)貧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農業(yè)稅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取消農業(yè)稅,還在于它破除了對農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眾對這項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興。 村民***告訴我,他家有4口人,耕種3畝地、70株橄欖,還做些生意,年收入2萬元左右。他說:“現在農民享受這么多優(yōu)惠政策,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我們對黨和政府的農村政策由衷地擁護!”村黨支部書記***告訴我,從2003年起,村民們免交“三提五統”,去年又免交種糧耕地農業(yè)稅,今年起全面免交農業(yè)稅,全村農民每年減輕負擔38萬元,基本達到“零負擔”。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100元。這對我村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農村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農民的就醫(yī)問題。農民就醫(yī)是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應當趕快解決這一問題。,農民就醫(yī)難主要表現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還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貧,或者因病返貧。對此,各級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確實加大了對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投入。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進一步加強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建設,定好位,找準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級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的功能;第二、要建立農民看病的統籌制度,對于一些特困患者,政府應該考慮解決部分款項,減免他們的就醫(yī)負擔,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第三、要進一步改善農村醫(yī)療條件、提高農村醫(yī)療水平,可以選派一些有培養(yǎng)前途的高考分數較低的高中畢業(yè)生送醫(yī)學院校進行培養(yǎng),入學前與他們簽定合同,畢業(yè)后回農村基層衛(wèi)生院工作。有條件的縣、市醫(yī)院還可以定期為農村培養(yǎng)實用性醫(yī)療人才,進一步充實農村醫(yī)療隊伍;第四、要增強責任感,進一步關注農民兄弟的身體健康,有條件、有優(yōu)勢的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廣泛地開展各種有利于農民就醫(yī)的活動。
這就是我在這次社會時間中的調查所的得,農村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政府應該盡快解決,決不能姑息。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獲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遠見、有決策的農民所感動,更被他們的勤勞、樸實的品質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我也感受到了農民的樸素和勤勞?傊,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對中國的農村建設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fā)了自己的學習熱情,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