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巖》讀后感 推薦度:
- 《紅巖》讀后感 推薦度:
- 《紅巖》讀后感 推薦度:
- 《紅巖》讀后感 推薦度:
- 《紅巖》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紅巖》讀后感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哀悼的書、悲劇的故事,從而不忍翻閱。直到打開它,我才發(fā)現(xiàn)我錯了。
這個故事,沒有類似現(xiàn)代“好萊塢大片”人工雕琢痕跡過重、生硬催淚的悲劇情節(jié)。它所展現(xiàn)的是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獄中斗爭,描寫了革命者為迎接解放、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jìn)行的最后決戰(zhàn),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jié)操,塑造了許云峰、江姐、成崗、劉思揚、余新江等眾多可歌可泣、充滿信仰和夢想的的共產(chǎn)黨人形象。
“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我沒有去過重慶,但回想起多年前曾到過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同樣可以想象出先烈們當(dāng)年懷揣信仰、正視鮮血、直面死亡的壯烈情景。當(dāng)站在八月酷暑下還陰冷刺骨、潮濕滴水的.地下通道中,觸摸到隱約還有血跡斑駁的墻壁,我似乎還能聽到鐵鐐的碰撞聲;當(dāng)在陰森窄小的囚室中看到布滿彈孔的烈士遺物,眼前浮現(xiàn)的是烈士們慷慨就義時那從容的臉龐。
《紅巖》有很大篇幅描寫了共產(chǎn)黨烈士堅韌不拔的英勇斗爭和壯烈犧牲的場面,讀來無不讓人感到悲憤、幾欲落淚。然而這部作品卻從來都沒有過多著墨于憂思,更多地傳達(dá)了一種激越的心情和堅強的信仰,讓我們在緬懷的同時更加奮進(jìn)。
相比之下,當(dāng)今是一個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叭绻粋時代讓年輕人放棄理想和信仰,那這個時代令人擔(dān)心。”年輕人沒有革命年代的激情,沒有“解放世界”的豪言壯語,也沒有讓世界改天換地的無限憧憬,有的只是考試、找工作、買房,每天都碌碌奔波。他們不再提起理想和信仰,甚至開始用世俗眼光鄙視那些理想信仰尚存的同齡人,認(rèn)為這些人不現(xiàn)實。
個人原則性乃至道德底線的喪失往往正是由于信仰缺失造成的。沒有信仰的人,每天關(guān)注的是自我感受,不會放眼大局,不會貢獻(xiàn),不會分享,沒有自己的原則性,缺少個性鮮明的靈魂和強大的精神坐標(biāo)。這樣的人就算最終贏得了自己的小目標(biāo),往往也會感到空虛、痛苦,容易走上歧路。
而《紅巖》里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正是今天很多人所缺失的那一部分:個性鮮明的靈魂、強大的精神坐標(biāo)和堅強的信仰。且看江姐的無所畏懼、許云峰的沉著冷靜,革命先烈們?nèi)绾晤B強斗爭,相互扶持著才度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迎來新中國的勝利。
今天的你如果感受到了信仰缺失的痛苦,去讀《紅巖》吧。如果你對那一代人生活怎么能如此純樸、信仰怎么能如此堅定感到不解,這本書會告訴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