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鎖記讀后感 推薦度:
- 哈姆雷特讀后感 推薦度:
- 圍城讀后感 推薦度:
- 文章讀后感 推薦度:
- 故鄉(xiāng)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神奇的O》讀后感
我望著那蔚藍的大海,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場景:一葉小舟,孤獨地,堅定地,在它的海面不斷向前行駛,它不畏風(fēng)浪,它勇往直前,它永遠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我想起有這樣一首歌,它古老而又不失經(jīng)典,“他說風(fēng)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每當(dāng)這首《水手》在耳畔響起,那一葉孤舟在眼前浮現(xiàn),都讓我覺得充滿了夢想和希望。
是啊,我們的人生總是充滿了跌宕起伏,但是,我們不應(yīng)該拋棄了希望,它永遠都在前方。
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學(xué)專家獨自一人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他在進行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xué)實驗,預(yù)備著付出他的生命。他認為我們只要保持自信,就能保持著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dāng)時,德國舉國上下都關(guān)注這次冒險。已經(jīng)有100多位勇士駕舟橫渡大西洋,但無人生還。
就這別樣的時刻,林德曼仍然堅持要實驗。他在橫渡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險,多次瀕臨死亡,每當(dāng)他有絕望之感時,他總自責(zé):“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最終,他憑著這樣的信念,堅持了下去,他成功了。
林德曼的事例告訴我要做個不放棄夢想的人,雖然這一路會有坎坷,但是總會過去的。
而在唐山大地震中,也涌現(xiàn)了這樣的不放棄希望的人。
有一對夫婦,被壓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來。在壓在地下的日子里,傷痛和饑餓也幾乎使他們喪失生命。丈夫想靠菜刀挖出一條生路來,可四周都是水泥板,菜刀敲擊在堅固的水泥板上,除了能敲打下一些灰塵外,幾乎是毫無作用。但是菜刀不斷敲擊的聲音,使得妻子對生更加渴望,她似乎充滿了力量,不停問丈夫:“快挖開了嗎?”他的丈夫也是滿懷希望地說:“快了,快了!
就是這樣的堅持,使得夫婦兩人滿懷著希望得救了。
但那些未能得救而喪失生命的人,并非死于饑渴、垮塌,而是死于絕望。據(jù)觀察,他們的身上沒有傷痕,他們是在絕望中度過自己的生命的。
我想,這樣的反差,不也正凸顯著希望的重要嗎?我們不應(yīng)該放棄它啊。
富蘭克林曾說過: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會枯萎。我又不禁想起張海迪,她自學(xué)成才的夢想是她所實現(xiàn);想起霍金,他宇宙世界的夢想是他所實現(xiàn);想起牛頓,他力學(xué)體系的夢想是他所實現(xiàn)……
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希望,演繹了成功。
希望,是黑暗時的一盞明燈;希望,是寒冷時的一縷陽光;希望,是奮斗時的一種動力……同學(xué)們,讓我們朝著我們的夢想,抱著滿滿的希望和自信,不斷努力,向我們的人生,發(fā)起挑戰(zhàn)吧!要知道,希望就在前方!
【《神奇的O》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o(∩_∩)o...10-27
o(︶︿︶)o唉!無助的嘆息!07-28
O的聯(lián)想09-14
從O想到10-02
我是“O”06-19
從O想到10-02
O的聯(lián)想09-14
《神奇的花園》讀后感11-26
神奇的校車讀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