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味》有感
讀《一味》有感1
每天晚上睡前,都會習慣性打開書看半個小時,否則無法安心入睡,最近讀的是肯·威爾伯寫的《一味》。
肯·威爾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書很理論,但是卻不艱澀。是我目前讀過的最易懂的理論書籍。從《萬物簡史》開始。我就被他闡述的四象限理論深深吸引。很久以來,各種理論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的現(xiàn)象讓我困惑不已。我甚至都懷疑這個世界有沒有真理?墒峭柌乃南笙蘩碚搮s說左手象限(主觀的)和右手象限(客觀)的真理標準是不同的。我們不能用同一標準判定不同領域的真理。威爾伯說的很明白透徹,我用自己的語言無法傳達他理論的精髓,需要再仔細拜讀研究消化,爭取下次表述得簡單深刻又生動有趣!《一味》這本書是肯·威爾伯的實修日記,里面真實記錄他一年的工作生活實況。當然書中始終貫穿的是關于長青哲學(又稱整合哲學)的理論?稀ね柌跁幸恢标U述著整合哲學的思想。我們人類需要經(jīng)過物質、肉體、心智、心靈、靈性這五個大的階段的發(fā)展,才能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和整個世界是一體的,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最深的本質就是自性,就是超越二元對立的一味。然而,現(xiàn)代社會大部分的人、大部分理論、甚至大部分的靈修流派都只是在為自我尋求意義(威爾伯稱之為轉譯)。在意義之下,我們的自我獲得了暫時的安全感。真正致力于超越自我,最終發(fā)現(xiàn)一味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吹綍幸粋一個理論在他的分析之下,都被歸類為轉譯陣營,心情很復雜。威爾伯的分析一針見血,讓我深深佩服,怎么會有那樣睿智的頭腦。
這個世界充斥了太多混淆視聽的真理,現(xiàn)在他們脫下偽裝,原形畢露,非常痛快。然而,目前我沒有勇氣和信心轉化自己。我需要為自我找尋意義,哪怕只能帶來短暫的安全感。所以,佩服痛快之余,又很害怕恐懼!罢嫦嗍侨绱藲埧幔隳艹惺艿米?”我不禁捫心自問。即便如此,我還是會一直讀威爾伯,他的存在昭示了人類可能達到的境界。也許我此生都不可能達到,可是我可以把他當做引路人,當做暗夜里照亮我前行的燈塔。
讀《一味》有感2
曾經(jīng),我學過一篇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文章講述了魯迅先生因不同的事件對長媽媽產生的看法。
翻開文章的`第一頁,課文的內容中的“阿長”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個問號在我的腦海里時隱時現(xiàn):為什么魯迅先生稱“阿長”?為什么不稱“長媽媽”?即使她是魯迅先生的傭人,那也不應該直呼她的名字吧!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
我耐心的讀下去,便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是長媽媽謀害了魯迅先生的小隱鼠。但為什么后來魯迅又開始敬佩長媽媽了呢?原來是一個不識字的阿長從集市上給魯迅帶來了他最喜愛的《山海經(jīng)》。
讀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震:為什么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情感變化的這么快?我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種慚愧,我想起了我自己,和同學發(fā)生過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后,還一味地否認同學,同時也沒有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想一想。平時,不愛上哪個老師的課,在課上就老是走神,老師給自己提出的種種建議,換來的是仇恨的眼神,感覺他說什么都是錯的,讀完這篇課文之后,我才明白了很多。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包括人,動物。在與同學交往時,我不能只抓住同學的缺點不放,來給他的人格下定義,有時人的性格不是這么簡單就可以隨便形容的,有些時候必須往深處去挖掘。難道你覺得這個讓你特別反感或得罪過人的人處處都讓你反感嗎?難道你覺得這個人沒有優(yōu)點值得你去欣賞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xiàn),給我增加了更多的慚愧感。
我覺得人與人交往不可以只抓住他的小辮子不放,如果他有幫助過你或關心過你的話,還是要把心放寬,忘記曾經(jīng)的矛盾,還是多想想對方的好處吧!
畢竟人與人交往交得是一顆心!
【讀《一味》有感】相關文章:
關于一味讀的散文隨筆05-05
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有感:不要一味地去否定某個人12-28
讀》有感12-29
讀》有感11-29
讀》有感12-29
讀》有感11-29
讀《露珠》的讀有感04-25
讀《童年》的讀有感04-23
讀《讀山》有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