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六祖壇經(jīng)有感
《六祖壇經(jīng)》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六祖大師即惠能,他是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故云。壇,是指眾人為迎請惠能到韶州大梵寺說法,而封土筑的壇。《六祖壇經(jīng)》是惠能弟子法海記錄惠能的說法編輯而成。
惠能,是中國禪宗南宗創(chuàng)始人。幼年喪父,家境清寒,沒有上學因而不識字。但其性情純淑,惠性間出。一天,在打柴時聽到佛門弟子誦念《金剛經(jīng)》,突然有所感悟,遂發(fā)奮學佛。不久,他去參拜禪宗五祖弘忍,因為一句“佛性無南北”受到弘忍賞識。后弘忍選嗣法弟子 命寺僧各作一偈。神秀(禪宗北宗創(chuàng)始人)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焙肴虒λf“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nèi)!被菽芤嗾埥輨e駕代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鄙畹煤肴藤p識,得秘傳法衣,成為禪宗第六代傳人。后來,為躲避神秀的追殺而逃亡嶺南隱遁十五年。后因在廣州法性寺“幡動風動”的爭論而名揚天下。惠能在南方傳法的過程中,對達摩以來的禪學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和總結(jié),因此他被稱為禪宗理論的確立者和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論,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修行方法,并創(chuàng)立了適合中國佛教的簡易法門,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以簡易的宗教踐行,改造注重繁瑣經(jīng)義的佛學舊傳統(tǒng)!读鎵(jīng)》成為除釋迦牟尼語錄以外唯一被稱為“經(jīng)”的禪師著作,確立了禪宗立宗的理論基礎(chǔ)。
《六祖壇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是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以及啟導門徒的言教,是禪宗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經(jīng)中,他提出了“見性成佛”、“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思想,意即每人的本性都是清凈的,只要明見自己的本性,即能成佛。這與《涅槃經(jīng)》中“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一脈相承。另外,在明心見性方面,《六祖壇經(jīng)》闡發(fā)了頓悟說,認為“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薄ⅰ懊月劷(jīng)累劫,悟在剎那間”。意即在學佛過程中,不必漸次修行,只要參悟到佛學的真諦,就可以瞬間達到覺悟的境界。在修行實踐方面,經(jīng)中提出了“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修行法門。指出,要成就佛果,就要破除虛妄和執(zhí)著,無心于外物,一心修行才能明見本性,得到解脫,由凡轉(zhuǎn)圣。
【讀六祖壇經(jīng)有感】相關(guān)文章:
7.讀》有感
8.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