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格列佛游記》后有感
以夸張渲染時代的生氣,集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后,應(yīng)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名著讀后感征文。
——題記
那似乎是一種可以摸到的歷史碑刻——英國18世紀(jì)的墮落黯淡;那似乎是一種可以觸到的人性理智——頑疾劣根后面的悔恨滄桑;那似乎是一種可以氤氳開來的“溫室效應(yīng)”——直逼每一顆心臟的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獨到的構(gòu)思與筆觸……
翻開書的第一頁,我以為那是一部童話色彩的絢爛花朵,但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那是一枝奇葩,但是以童話色彩為璀璨外表,以諷刺、批評為靈魂的完美之作。我無意于鋪陳一些看似華麗的詞藻來記敘我對這本名著的欣賞,我只是希望從自己的筆觸下,可以使這部作品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被強化成一個個巨大的描寫,永不褪色……
從小人國,逃難到大人國,輾轉(zhuǎn)流離到飛島和無人島,蔓延到惠因國。格列佛的形象在各個地域之間不斷變幻,沉淀;英國的與混濁在各個時間之中不斷深入,沉重——貪婪的欲望,殘忍的'黨爭,假裝的善良,痛心的無信,冰冷的殘暴,灼烈的憤怒,發(fā)狂的掙脫,黑暗的陰險,無邊無際的野心和那些不分白晝的怨恨……那仿佛是人獸顛倒的怪誕的世界,可我們不應(yīng)該在這看似荒謬中尋找教訓(xùn)嗎——我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一個人都喜歡回首來時的路,駐足,回首,在這個物質(zhì)恣意蔓延的社會,我們所謂的人性仿佛拖著一個臭皮囊,無處可去,游蕩在那些善良和丑惡之間。突然有一種心如刀絞的痛,眼眸里盛開著一個個讓人熟視無睹卻又不得不發(fā)人深思的畫面……
被人們隨地丟棄的垃圾,被小偷無恥襲擊的受害者,被隨意破壞的公物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不知道我們是否應(yīng)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反省眼前的一切,但我知道我們應(yīng)該意識到——一個混濁的世界需要清醒的人類來澄清!那些放在嘴邊的人性在喬納森的筆下讓我震撼,讓我悔恨,讓我明白,我們不能讓更多的人留下更多傷心無奈的悲世淚水!我期待著,期待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像惠因國那樣美滿幸福;我期待著,期待歲月的每一個罅隙都像巔峰時刻那樣美好永恒……
《格列佛游記》,一朵燦美了幾個世紀(jì)的云朵,一首演唱了幾個世紀(jì)的贊美詩,一幅呈現(xiàn)了幾個世紀(jì)的人性油畫……時間卷過屋頂,我們共同在渲染著名著的氣息下,迎接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