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鳥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死鳥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死鳥讀后感1
我總是看不懂那些鴻篇巨論,因為它們太深奧了。而這種深奧又常常讓我覺得它與現(xiàn)實相差甚遠——我無法從中體會到一種真實存在的感覺。而《三毛》卻不一樣?傆X得它是一種很有靈氣的東西,在向世人傳達著某一種語言。三毛以她最清新的筆調(diào),最平凡的文字,寫出了人世間最真實也最厚重最有份量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
親情是人最不能割舍的一段感情。人們常說“血濃于水”。我想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了親情的博愛。親情是一份理解、一種包容。有些東西可以想得很慷慨,但面對親情,到了要真正做出抉擇時,內(nèi)心的私愛卻能占據(jù)人的理智!叭绻x擇自己結(jié)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边@是三毛在《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第一篇《不死鳥》中對父母親說的一段話。面對三毛的“不成器”,三毛的父親沒少嘆息過,但那份愛使得他能夠包容三毛所有一切不合常理的行為。正是這份無私的愛,所以三毛才會那樣地祈求上蒼讓她在“父親、母親、丈夫的生命圓環(huán)里做最后離世的一個”,“為了愛的緣故”,忍著徹心的苦,切膚的痛,一個人獨自喝下那永別的苦杯。
沒有人會習慣一個人生活,身邊沒有朋友的微笑亦是憂愁,人總會莫名奇妙地空虛,感覺自己像是一個空心的稻草人,沒有感情。朋友之間講求的是信任、是理解!吧屏贾模c世可依!睙o論是自己熟悉的人還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三毛說“人跟人之間‘知心’最重要”。她的真誠、善良、一諾千金,使她擁有了很多很多真心的朋友。無論是“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莫里,還是渴望飛翔卻沒有自由的啞奴,還是……他們對三毛真摯的友情,讓人感動得想流淚。
愛情是最真摯的仰慕,是最強烈、穩(wěn)定、專一的情感。愛是給予,在保留自己獨立人格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二為一,需要雙方之間的磨合。愛是理解,這份理解首先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在信任戀人的同時給予對方更多的空間與自由;愛是責任,要愛對方,尊重對方的人格,為對方的現(xiàn)在以及將來擔當責任;愛也是能力,只有有愛的能力,才能為戀人締造幸福。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看似云淡風情、細水長流,實是驚天泣地、永恒不滅。只因那里面融入了太多的真情。
在尋覓真善美的過程中,我還要繼續(xù)我的足跡——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與和-諧。正如三毛自己所寫“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在對生命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往往因為過分執(zhí)著,拼命探求而得不著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輕視的哀傷,可能會占去他日后許許多多的年代,甚而永遠不能超脫!
珍愛生命,珍重“親情”、“友情”和“愛情”,我懂得了。
不死鳥讀后感2
不死鳥,又名菲尼克斯。傳說中的神鳥,外觀像火鳥。據(jù)說,它每隔五百年左右,便會采集各種有香味的樹枝或草葉自焚一次,最后在留下的灰燼中重生幼鳥?梢,傳說中的“不死鳥”已擁有了“永生”與“死而復生”的象征意義。
其實,對于愛文字的人來說,一看到“不死鳥”三字,靈魂深處最敏感的觸礁應該是“作家三毛”。說白了,“不死鳥”在我心中,永遠是“三毛還活著”的代言詞。
青澀時代,我就是三毛最衷心的讀者。從十四歲至今,三毛所有的作品,我至少都看了近五遍。每篇文章,我每次看的感受,都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初中時,我偏向于《雨季不再來》中的二毛脫變成三毛的過程。因為,那時的我,也有著同樣的幼稚叛逆與敏感多疑。
高中時,我偏向于《撒哈拉的`故事》與《萬水千山走遍》。因為,那時的我天真爛漫,喜歡幻想,敢于冒險,對充滿傳奇色彩的生活特別向往。我甚至,也想住進沙漠,在那里舉行婚禮。
婚后,我偏向于《稻草人手記》與《溫柔的夜》。因為,熱愛世界的我也一直期望,生活中那點點滴滴的人情冷暖,都會在非同一般的甜蜜愛情中得到升華。
歷經(jīng)磨礪后,我偏向于《夢里花落知多少》與《送你一匹馬》。因為,在致命的打擊面前,我也曾想過自殺。但是,我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我舍不得離開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為了心中這份高度的責任感與神圣的使命感,我活了下來。因此,我能感同身受的是,深情女子三毛當初寫作時,偽裝堅強背后隱藏著的那份哀慟與脆弱、矛盾與掙扎。
有幸走上作家這條道后,我偏向于《親愛的三毛》與《流星雨》。因為,我也希望我的理想能在現(xiàn)實中呈現(xiàn)一片繁華,我更期待與讀編導達成共鳴時的輝煌景象。無論是電子出版形式還是書信留言或演講方式,我都希望,我的作品我的經(jīng)歷我的感悟能帶給天下人正能量。
未來的某一天,倘若我成功了,我想我會偏向于《滾滾紅塵》。因為,我也希望我能成為中國第二個三毛,我也想成為中國當代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我也想在紅塵有愛中寫出美文償償那拼八項金馬獎的滋味。當然,如果拿不了,能做四毛也成!畢竟,寫作拿獎,不是人活著的唯一代價!
奔波的打工路上,光陰在繁忙中輾轉(zhuǎn)。不經(jīng)意間,時光行走在經(jīng)年的雨季里。一絲落寞,跳在流浪的心海沉浮。這個寂靜而熟悉的冬夜里,突然靈感襲腦,我便寫了這篇紀念三毛姐姐的文章:“不死鳥死了,三毛永遠活著!”
三毛姐姐,她曾以平凡的現(xiàn)實生活為背景,寫了二百多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她短暫的一生,雖足跡踏遍世界,但她的日子過得并不富裕!昂晌飨掳嗪笥秩撍遏~,卻再也沒有浮出水面!”她也曾在演講上強調(diào),她是為了生活而流浪,并不是因為刻意追求浪漫而旅行。
她平實樸素的語言,風趣自然的筆調(diào),熱情洋溢的善心,真誠悲憫的情懷,將讀者深深吸引。她曾風靡全球億萬中文讀者,先后多次在大陸掀起“三毛熱”,影響力至今不衰。讀者廣泛,分布于各個階層與各個年齡。三毛已去世了二十三年了,但廣大忠實的三毛迷們,依然熱愛著他們心中“永遠的三毛!”
關于三毛,這個傳奇女子的死因,眾說紛云,褒貶皆有。有人說,她從小就有個性上的缺陷,患有抑郁癥,所以自殺是正常的;有人說,荷西死了,她又沒孩子,一個人孤單,所以被情所困而自殺;有人說,她因《滾滾紅塵》當時未拿到金馬獎心灰意冷而自殺;有人說,她因《滾滾紅塵》拿到了最佳編劇獎,驚覺活著無憾事了而自殺;有人說,三毛因恐懼自己得了母親一樣的婦科癌癥而自殺;有人說,三毛因厭世主義而自殺
近期,又有圣人在網(wǎng)絡掀起紅浪,說三毛當年不是在浴室自縊身亡。而是死于謀殺,是警方的結(jié)論笥傳媒“謀殺”了她。
時光如流水,勿勿,太勿勿。暮然回首,青春已漸行漸遠。三毛去世時,我還不懂什么是愛情,更不懂作家的復雜情懷。轉(zhuǎn)眼,我也是奔四的人了。但對三毛,我依然是這么迷戀。盡管那曾經(jīng)的“不死鳥”早已離開了人世,但三毛在我心中還是永遠鮮活著的。
才女三毛的死,令世人惋惜。但事實上,她死后,仍然紅遍中國乃至世界。她的死,其實恩同再造第二個生命的奇跡。誠然,這“不死鳥”,曲徑通幽,已成為她還活著的最佳象征。
因此我相信,真愛三毛的讀者,不會在乎她的死因與過程。無論她是自殺還是他殺,其實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她確確實實于1991年1月4日凌晨2點左右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享年48歲。
記得最初看三毛的作品《夢里花落知多少》中的第一篇《不死鳥》時,我沒什么特別的感悟與印象。因為,那時的我,沒有經(jīng)歷人生的風雨,無法懂得三毛當時寫作時的復雜心境。經(jīng)年后,有著同樣的生死經(jīng)歷后,我再回頭看三毛的《不死鳥》時,才明白,她當時矛盾的自我斗爭。
其實,無論三毛是自殺還是他殺。我都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能在天堂幸福。三毛的親人,如果還在為三毛的離開而痛苦的話,那我這個忠實的讀者,只能在遙遠的夜空下默默地送給他們一些祝福:“但愿活著的人,能夠開開心心!”
《不死鳥》一文中,“我要守住我的家,護住我丈夫,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比@一句誓死名言令我無法忘懷!也許,在我最脆弱的時候,就是她這一句簡單的癡情話拯救了我。
三毛,我心中永遠的“偶像派”作家。三毛,我心中最美的“流浪貓”!她,雖遠離了塵宵,化成了塵埃。但在我心中,她永遠是中國文壇最耀眼的“月光花”!不死鳥,并沒有帶給我負面的影響,反而,讓我的靈魂得到了另一種升華。
三毛流浪累了就寫作,寫作累了就流浪。我雪玫瑰也一樣,上班累了就寫作,寫作累了就上班?傊L期在外上班的打工族,生活待遇就是流浪。當然,我也希望成為中國第二個三毛。
活著,無論悲喜。寫作,都是生命中的快樂。無論,生活如何,我都堅持跟三毛一樣,用平凡的筆調(diào),記錄生命中的不平凡。也許這種堅持,原本就是不平凡的代名詞。也許,堅持到老,平凡的女人就成了不平凡的優(yōu)秀作家。
命運捉弄人,有時會不擇手段。或許,每個人的心里,都隱藏著一處憂傷的角落,藏著一間不可告人的秘室。這些,都是他人無法觸及的彼岸。想起三毛離世的場景,空氣便凍結(jié)了。突感,好冷,好冷。想寫的話,似乎凍結(jié)在墨跡里。
一縷風吹來經(jīng)年的感傷,一首曲蕩起心中的波浪。生命中的某些路,即使再孤寂,終究是要一個人走下去。即使再寂寥,也要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沒落。望著黑夜,我執(zhí)筆起誓,必須爭做一只“不死鳥”,以祭奠我心中偶像作家至死不渝的心聲淚痕!
“不死鳥死了,三毛永遠活著!”這是我在靈魂深處,對三毛姐姐的叩拜與崇敬,也是我對自己的呼聲與吶喊。就算,未來的某一天,我因病而離開了親人。就算,未來的某一天,我因終老而離世了。相信,我也會跟三毛一樣,安樂于天上人間。我更相信,不死鳥是笑著飛向天堂的!
不死鳥讀后感3
我的生命在愛我的人心中是那么重要,只是一個小小的年頭,也會使經(jīng)歷過那么多滄桑和人生的父母崩潰。
——題記
樹葉落了又生,生了又落;大雁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世間萬物在不停轉(zhuǎn)得做著周期性運動,春去秋來,黑夜白晝不斷交替更換,不知不覺間,十四年匆匆而逝。
在這十四年的歲月中,我經(jīng)歷了單純美好的少兒情懷;走過了曼妙美好的小學時代;也踏上了變幻莫測的青年時光。長大的感覺并不好,猜測、懷疑、不信任、絕交、嫉妒、憎恨。這些骯臟、齷齪的詞匯也如同一陣暴風雨般撲面而來。有些時候,我會想:我為何要長大?我為何要學這么多知識,有這么多思想。
被這些事物纏繞著的我,好幾次,都想放棄了。經(jīng)常在一氣之下對母親說出:“我不想活了!”之類的話。母親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我意氣用事的話語刺傷,默默落下了淚。
只到那天早上,我翻開了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其中有一篇名為《不死鳥》。心中莫名對母親感到愧疚與抱歉。作者三毛因為自己深愛的丈夫的去世而失去了活著的動力,期望能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到天堂那畔伴隨自己的丈夫,選擇一個對她而言更好的歸宿。但是,她的父母是何嘗痛苦,養(yǎng)了三十多年的女兒就這樣一走了之。
我不經(jīng)反問自己,父母生我養(yǎng)我,不求回報,而我卻為了自己的不再痛苦、變得快樂而選擇做要母親痛苦、傷心的做法。讓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使得經(jīng)歷了那么多滄桑的母親奔潰。而母親不肯設防的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刺傷,卻從不表露出來,依舊強顏歡笑,逗我開心。
母親為我辛勞了半生,付出了她的全部心血,而我卻扼殺了她半生所愿——我的快樂成長。這在她的身上、心里該留下多大的烙印。畢竟,先逃離痛苦的我是幸福的,留下來的父母卻是痛苦的,這徹心得痛苦,不是母親所能承受的!
我的生命是母親給的,我的一切生活資源亦是她所提供的。她的愛,或許我無以回報,但是她對我的要求,我就一定要做到——健康快樂的生活下去!
我已明白母親的愛,而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不死鳥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日記》讀后感 【讀后感】08-14
《口哨》讀后感10-11
《化身》讀后感10-09
酒店讀后感09-16
武器讀后感09-16
《變量》讀后感09-13
《烏托邦》讀后感09-07
孝敬讀后感09-07
書店讀后感08-24
《遇見》讀后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