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融讓梨讀后感 推薦度:
- 孔融讓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孔融讓梨讀后感范文(精選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融讓梨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讀后感 1
《孔融讓梨》讀后感 今天晚上,我讀了《孔融讓梨》這本書。
這個故事說一位叫孔融的`小朋友,家里有五個哥哥,有一個小弟弟,有一天,他們摘了一筐梨子,然后大家商量怎么分,父親讓孔融來分,孔融挑了一個最大最大的梨子給了小弟弟,挑了一個最小最小的梨子給自己,其余的給五個哥哥分了。
我明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光想著自己,不想到別人,這樣就會變成一個自私的人,所以我們要懂得謙讓!
孔融讓梨讀后感 2
這個寒假,陪著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我過的簡單而充實。沒有了上學期間的忙碌,閑下來,爸爸給我買了幾本名人故事圖書,每天看一篇文章,不認識的漢子就讀拼音,再有媽媽給我講解含義,雖不能完全領會其精髓,倒也能讀懂大概。
其中一篇文章《孔融讓梨》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這個故事簡單易懂,而且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已經(jīng)給我們講過了,當時只是當一個故事聽,現(xiàn)在,我上了一年級,可以認識字了,自己在書本中讀出來,在心中回想一遍,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孔融那么小的年紀就知道主動讓大的梨子給長輩吃,同樣,我們在家里要孝敬長輩,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
孔融讓梨讀后感 3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跟別人有爭議的事情時,總會亂發(fā)脾氣,家長也很煩惱,怎么做能讓孩子心量大一些,能夠包容別人呢?在孔融讓梨的故事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相信大家對于孔融讓梨的故事,都非常的熟悉,就是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吃梨之前把大的梨分給了哥哥和弟弟,成為千古佳話。在這個故事背后,隱藏著教育的大秘密,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就是通過家長的行為,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幫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第一、家長寬容待人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做人方式。
孔家的鄰居大寬哥,喝了酒以后,走路時不小心,在孔家墻角處摔了一下,摔壞了酒壺,來找孔家索要賠償?兹诘母赣H當時是泰山都尉,遇到這種情況,沒有抱怨大寬哥走路時沒有好好看路,而是反省自己的過失,把原來是直角的圍墻,改成了圓角的。
孔融的奶奶說: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告訴孩子們,應該心胸開闊,禮讓別人。從此,孔家的.圍墻上,還多了一塊“拐角處,請小心”的牌子。而孔融也從父親的身上,學會了為人處事,應該禮讓別人才是君子所為。
第二、一個“讓”字,讓孔融分梨時,處處想到別人。
父親買回來的梨孝敬奶奶,讓孔融分給大家?兹谠诜掷鏁r,先分給奶奶,分給爸爸,接著分給哥哥和弟弟。最后,把最小的梨子留給了自己。
正是之前,父親面對大寬哥的事情,處理時沒有與對方計較,用了禮讓的方式對待,才會讓孔融學會了禮讓別人!才能夠看到別人的好!才會愿意把最小的給自己吃!
一個“讓”字,可以讓孩子學會在家中對父母和長輩,恭敬有禮,家庭能夠和睦!在與朋友交往時,能夠不計較別人的行為,就算對方做錯了,也愿意包容,不生怨恨之心,能夠使社會和諧!
第三、從教育孩子的角度,發(fā)現(xiàn)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就是自己先做到!
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很優(yōu)秀時,卻沒有看到那個孩子的父母,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孩子說話的態(tài)度很溫和,每天都準時起床,跑步讀書,做人善良,孝順父母。真的希望孩子能夠有大的進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當下開始,自己有一個大的改變!
孔老夫子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把所有對孩子的要求都放下,自己來做到!希望孩子每天早起,準時讀書學習,就要求自己,每天準時早起,合理安排時間,讀書學習提高知識水平。想要孩子能夠?qū)e人能夠多包容,不抱怨,就要求自己,包容別人,特別是包容孩子的種種行為,不去抱怨,而是積極找到自己的不足!
真能夠做到的家長,肯定會收獲滿滿的正能量和一個勤奮自律,心量大,能夠體貼他人,能夠熱愛讀書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后感 4
中國,素來都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文明禮儀都代表著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述了孔融四歲時,與兄弟們一起吃梨,大家讓孔融先挑,他挑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一旁的大人非常疑惑,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梨。他說:“在家中,跟哥哥們比,我年紀比較小,理應吃最小的梨;跟弟弟們比,我的年紀比弟弟大,應該把大梨留給弟弟。”大人們聽了贊賞不已。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少年兒童謙虛禮讓、尊老愛幼的典范。
這個故事不禁使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對電腦游戲十分著迷,一碰到電腦就愛不釋手,無法自拔,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中。有一次暑假,我表妹來我家玩,正好家里沒人,只剩我和她。在我玩得高興的時候,她湊近我身邊,用懇求的眼神望著我,問道:“姐姐,我可以玩一會嗎?”“好,等會啊”我心想,這是我的電腦,憑什么給她玩,哼!于是,我裝著沒聽到,繼續(xù)玩著我的電腦。過了幾分鐘,表妹又問,“姐姐,到我玩了嗎?”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地看著我,眼神里充滿渴望,懇求我讓她玩會!可是,我依然對她置之不理。一次,兩次,三次……我有點不耐煩了,于是用力地把她推到,只見撲通一聲,妹妹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我看到她那委屈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于是,我又吼道:“又不是你的電腦,玩什么玩?玩壞了,怎么辦!”表妹聽了,默默地抽泣起來,也不再問我玩游戲了,后來,她便很少來我家,不管怎么叫她,她也不喜歡和我一起玩……
如今,讀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再回想起這件事,我的臉不由得漲紅起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那時候的自己,是多么的自私、霸道不會分享,只會為自己著想,從沒想過別人,我連這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多幫父母做做家務,乘車時給老少讓座,將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等等。讓我們把孔融的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讓這個禮儀之邦的美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孔融讓梨讀后感 5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我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從中知道了我們中國許多具有優(yōu)秀美德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孔融在六歲那年,他媽媽買回來一些大大的甜滋滋、水靈靈的梨,洗的干干凈凈后讓孔融分給他的.哥哥和姐妹們,而孔融卻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媽媽十分不明,“孔融,你為什么留下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呢?”孔融笑了笑說:“夫子說過,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所以大的就留給他們吃吧!”媽媽聽了之后,連忙點了點頭,說:“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關心別人,令我萬分敬佩。現(xiàn)在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當做心肝寶貝,十分的寵愛,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什么只想到自己,以自己為中心。其實我也犯過這樣的錯。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看見冰箱里有一大瓶果汁,我一打開,“咕嚕,咕!钡匕压韧炅。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打開冰箱看見果汁沒有了就問我,我說“全喝完了!”爸爸媽媽沒說什么,但是我感到十分愧疚!
我從孔融身上學到了關心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我也認識到自己以前犯了好多的錯誤,我一定要改正這些錯誤,
我真的很希望所用像我一樣犯過這種錯誤的同學,都能像我一樣,知錯就改,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后感 6
美德在生活中可以說是枚不勝舉。但在《孔融讓梨》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歲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小小年紀的孔融讓梨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在古代的一天,孔融的父親從集市上買回三個梨子,分發(fā)給孔融、妹妹還有哥哥?兹诜值搅艘粋最大的梨子,一看就知道味道很甜。但他讓給了哥哥,父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回答道:“大的就應該給大的人吃!钡诙危兹诜值搅艘粋比較大的梨子,但又讓給了妹妹。爸爸又問他了,他回答:“妹妹比我小,應該吃一個大一點的。”最后,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但爸爸夸獎了他。
故事中的孔融尊老愛幼,繼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但想想我,平日里調(diào)皮搗蛋,沒少給媽媽添麻煩,害的媽媽不但沒有省心,還倒多添了幾根白頭發(fā)。有一次,媽媽做了五個獅子頭放在青菜里煮,自己沒舍得吃一個,我不但沒有謝謝媽媽,還抱怨她沒有多做幾個。還有那次在小姨家,我和表弟爭著玩電腦游戲,我竟生生地把表弟推倒在地板上,害得他哭了好一會兒。想想,平日生活里的我竟然連一個五歲的兒童都不如。孔融讓的雖只是一個梨子,但在美德道路上,他卻跨越了一大步。所以《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才會家喻戶曉,一直流傳至今。以后,我也要學會謙讓,孝敬自己的長輩們,愛護比我小的孩子們。
孔融讓梨讀后感 7
大家一定聽說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自從我聽說過這個故事之后,就有點眼饞,我就在家里上翻翻下找找,終于找到了這個故事。于是,我把這故事認認真真的品讀了一下。
這個故事講了四歲的小孔融在家排名第六,有一次孔融一家在吃梨,他把大梨依次分給了兄長們,而自己則吃最小的梨。我讀后十分感動,小小的孔融居然有那么大的孝心,更何況我們比他大很多,當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吵架的'時候,想到了孔融嗎?自己不覺得慚愧嗎?
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里有一對兄弟為了一套房子,打得頭破血流,反目成仇。有些人為了一套父母的房子,使用了許多惡毒的招式。
所以,我們現(xiàn)在以孔融為榜樣,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成為新一代的好少年吧!
孔融讓梨讀后感 8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孔融讓梨》,文中講了孔融把一只大梨給了他的哥哥,卻把最小的一只梨留給了自己。這篇文章一直銘刻在我的記憶里,它讓我明白:謙讓是一種美德。
謙讓之美在于人能更好地溶于自然。我們對植物要有謙讓精神,不能亂砍樹,亂采花,破壞生態(tài)平衡。如果亂砍樹,森林會逐漸減少,土地會逐漸沙漠化。目前,在北京一帶,由于樹木逐漸減少,沙塵暴的天氣已經(jīng)越來越多了,這是人對植物沒有謙讓精神的結(jié)果。我們對動物也要有謙讓精神。現(xiàn)在,大街上的流浪貓、狗變多了,墻角、路邊很容易能見到它們可憐的身影。我們在菜市場上能聽到青蛙悲哀的叫,鵝發(fā)出的痛苦的長鳴。我們在超市里,隨處能看到用動物皮毛做成的.衣服、鞋子……這些都是人對動物不謙讓的現(xiàn)象。假如我們能保護植物,關愛動物,與自然界和諧相處,那么我們也一定會收到很好的回報: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謙讓之美在于人與人之間能相處得更加愉快。我們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幫助別人。乘公共汽車時,如果你看到老人、抱小孩的阿姨,或者是孕婦時,一定要記得繪他們讓座,這是謙讓的表現(xiàn)。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有一些打架之類的事情發(fā)生,那是不寬容的表現(xiàn)。如果每個人都退后一小步,多為他們著想一下,就不會發(fā)生打架之類的事情了。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美德。幾千年前的孔融能把謙讓做得這么好,作為現(xiàn)代的我們來說,更應該把這種美德很好的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孔融讓梨讀后感 9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大家都應該讀過吧!這個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一。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孔融還是個小小毛孩的時候,那年她才四歲。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的爸爸帶來了一袋梨。他的哥哥們都爭先恐后地去搶最大的梨。最后,到了孔融來選,他選了最小的梨,他的家人問他,為什么要選最小的梨。他回答:“我的年齡小,食量也小,按常理來說,應該拿最小的。”他的哥哥們聽到這句話都慚愧地低下了頭,把他們手中的大梨給了自己的.長輩。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凡是都應該懂得謙讓,也告訴我們自己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著讓自己好,不想這個別人。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坐公交車時應該給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吃飯時遇到很好吃的菜應該適量地吃,不該全夾到自己的碗里,在圖書館里,不該大吵大鬧,應該安靜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書,這些事告訴我們:不要去影響他人,要養(yǎng)成尊老愛幼的習慣。
中國還有許多像這樣可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子路借米,蘆衣順母等等故事,告訴我們要孝順,善良,仁慈,謙虛,勇敢。
孔融讓梨讀后感 10
有一天,我看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看完覺得。故事主要講的是魯春秋時期一個很懂事很聰明的四歲小孩孔融。有一次我媽拿來一盤梨,讓孔融先拿。孔融帶了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孔融道:“哥哥比我大,大梨該給他!
看完之后,心里升起一種敬佩之情。一個四歲的孩子如此懂事,他的一舉一動和巧妙的回答深深地迷住了我,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簡單句洋溢著尊老愛幼的珍貴品質(zhì),蘊含著謙遜的`美德。孔融和我的童年相比,是天壤之別,一件可恥的事情浮上心頭。事情發(fā)生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哥哥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我看了看鐘。太可怕了!電視劇大結(jié)局。我馬上拿起遙控器換頻道。哥哥突然變了眼神,跑過來和我爭辯。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奶奶從一樓走了過來。了解情況后,她說:“杰仔,作為哥哥,讓弟弟先看看。也可以在一樓看看。為什么一定要看這里?”我說:“沒有!”“聽話!”奶奶說。我盯著奶奶,氣沖沖地回到我的房間。晚上奶奶看電視的時候,我故意在電視機前左右搖晃,又踢又踢。奶奶叫我讓開,我裝作沒聽見。奶奶最后也沒說什么,出去了。
看了短篇《孔融讓梨》,明白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后感】相關文章:
孔融讓梨典故01-17
孔融讓梨讀后感04-28
《孔融讓梨》讀后感10-21
孔融讓梨的寓意是什么11-10
孔融讓梨讀后感[優(yōu)秀]09-08
【精品】孔融讓梨讀后感09-08
(精)孔融讓梨讀后感09-08
(實用)孔融讓梨讀后感09-08
孔融讓梨讀后感【經(jīng)典15篇】09-13
《孔融讓梨》讀后感(精選48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