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有感范文
我姐姐常說有時間多讀些書,可我總借口自己沒有時間,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前幾天,看了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我深有感觸。真的想不到,有時就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自己10幾年了還沒弄明白,一看名人的書,一下就恍然大悟了。讀著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當代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智慧與魅力。書中談到了100條建議,從多個角度對如何當好一名教師進行了闡釋。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智者,給我排憂解難、指點迷津;他又如一位長者,及時給我?guī)椭,讓我充滿信心。書中的'每一個問題,均以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生動的實際事例,加上精辟的理論分析,使得此書深入淺出,極易閱讀。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像我這樣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其中有句話我感受很深:“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種精神!笔茄,在教學工作中時常做到寬容確實不容易,但寬容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面對少數(shù)犯了錯誤或?qū)W習不盡人意的學生,老師在悉心教導仍難以奏效的情況下,難免會忍無可忍而出現(xiàn)過激行為。這一過程的初始,也有和風細雨,也有循循善誘,并不乏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然而當這些軟化工作失效時,教師再無等待之心,要么怒發(fā)沖冠,要么放之任之。這兩種現(xiàn)象,都宣告教育教學此文轉(zhuǎn)自斐斐課件園的失敗。究其原因,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了解并不理解,尊重并不寬容。
另外,該書作者還說:靜心方可成事。我們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nèi),往往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完成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就習慣于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去套用方法。在這種消極的工作態(tài)度下,就會把所有的事都當作應付任務,只需照老規(guī)矩辦就是了。我遇事較易浮躁,干起事來冒冒失失,急于求成,往往干得不徹底,不到位。其實自己也知道,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yè),它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就是不能靜下心來。像我們這種教育人的工作,需要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做到扎扎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業(yè),一句句話語。我們不但要靜下心來準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yè),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進行談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閱讀書刊,靜下心來總結(jié)規(guī)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嘗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樂趣在其中,生活的意義在其中。我們一旦靜下心來,受益的不光是學生,還有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且受益最多的是我們自己呀。老師們,你們說是這樣嗎?既然明白了這道理,今后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