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的溫斯堡》讀后感
最近我讀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俄亥俄的溫斯堡》這部小說,感觸很深。
小說以25個互有聯(lián)系的短篇組成,刻畫了一個虛構的小鎮(zhèn)中不同的人物。其中沒有一個正常人,他們的精神和肉體都因情感和性的挫折而扭曲。這些人組成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群體:"人與人之間沒有正常的交流,沒有任何群體活動。夫妻之間沒有感情,形同路人;父母與子女之間難見天倫之樂;街坊鄰里之間沒有友誼;戀人之間吞吞吐吐,互不理解,總以分手告終".
小說讓我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實社會中,看似普通的人,心里也埋藏著近乎神經(jīng)質(zhì)的東西。小說中的人物,似乎就是社會中那些不被人理解的怪人的縮影。他們的交流方式都極其古怪,相互不能理解,甚至排斥和討厭對方。其實他們只是想完全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這使我明白,人的內(nèi)心非常復雜,總是不能完全、清晰地表達自己。如果去急切地表達,反而會被人誤解。
有趣的是,鎮(zhèn)上只有兩個人是正常的:一位記者(喬治·維拉德)和他的女友。每個短篇都是記者"記錄"下來的,都是怪人們的敘述。作者設置這兩個角色有何意圖?維拉德被鎮(zhèn)上的居民折磨得不行,離開了這里;他的女友雖然留在小鎮(zhèn),但越來越厭惡這里。他們的結局烘托了小鎮(zhèn)古怪的氛圍。
讓我感觸最大的一篇是《手》。這是關于一個人的手和他的命運的故事。一位年輕教師阿道夫·邁爾斯,非常愛自己的學生。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寄托他對孩子們的希望和愛——"撫摸肩膀和頭發(fā)的動作表達了一個教師試圖把某種夢想送進少年心田的努力".結果悲劇發(fā)生了,一個傻里傻氣的孩子,逢人便說有位老師撫摸學生,并帶有誣陷的意味。邁爾斯遭到大家的誤解,被拳打腳踢,趕出校門。()可憐的他,逃離了人群,躲在溫斯堡,改名為比德爾·鮑姆。此后,他就懼怕和人交流。他產(chǎn)生很多怪癖,例如,他不敢看自己的手;和人說話的時候,總是敲著墻壁;什么時候都緊張兮兮。他孤獨地度過了一生。
看完《手》,我不禁感慨:比德爾·鮑姆變成廢人,真可惜。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善意經(jīng)常被人誤解。有些人打著正義的旗號,去傷害他們認為邪惡的人,從來不顧別人的感受,只是求個痛快。其實真正邪惡的人,有時就是這些自以為正義的人。
雖然故事古怪,語言灰暗,但小說給我的啟發(fā)都很有價值。
【《俄亥俄的溫斯堡》讀后感】相關文章:
金城銀堡的故事01-21
史蒂芬喬布斯傳讀后感范文07-31
赫拉克勒斯和歐律托斯的故事03-21
鐵漢斯04-04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讀后感600字10-15
溫聲細語的造句(精選55句)01-15
老狗溫迪的旅行童話故事05-27
第二十章-赫拉克勒斯與歐律斯透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