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一記耳光》有感范文(精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一記耳光》有感范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一記耳光》有感 1
當太陽把最后一縷光輝灑在人間大地上、房檐之下,我拿起一篇文章,題目叫《一記耳光》,讀了起來,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我細細地品讀后,掩卷沉思,不禁浮想聯翩。
這篇文章通過寫“我”坐車不買票,被父親打了一記耳光的事,表現了父親教子有方的特點,贊揚了父親舐犢的品質,教育了人們要懂得“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的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愛之情。
愛孩子是對的,可是,如果過度溺愛孩子,而不在孩子有錯誤的時候及時批評教育孩子,那就是錯誤的'。當我讀到“就是在那個月色如水的夜晚……我好恨你啊!”這段話時,我拍案大怒,搖頭嘆息道:“這個媽媽可真是愚蠢!要是當初她好好管教自己的兒子就不會把自己的兒子送頭臺,如今自己痛苦萬分,活該!現在明白‘打是疼,罵是愛;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了吧,晚啦!再說那個孩子吧,他也很不爭氣,自己已不是個三歲毛孩兒了,難道他就沒點法律常識嗎?難道就那么目無法律嗎?唉!真是可悲可嘆呀!此時此刻,我真正領悟到了錯誤應該扼殺在萌芽時期,等它發(fā)展到無可救藥的程度后悔,那已經無濟于事了,這不正是“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的道理嗎?
這個故事還讓我不禁想起了書中的一件事:
有一個小孩兒,名叫陽陽,他媽媽非常溺愛他,小學生作文《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讀《一記耳光》有感》。有一次,他從廣場上偷了別人的玩具,被那個小孩兒看見了,兩人搶了起來,陽陽的媽媽走過來,一把把那個被偷了的小孩兒推倒在地說:“你這小屁孩兒,憑啥偷我家孩子的東西!闭f罷,打了那小孩兒一巴掌,然后領著陽陽揚長而去。從此陽陽一發(fā)不可收拾,到處偷東西,一開始只偷幾元錢,后來偷幾十元錢再后來偷百幾元錢……長大后夜盜銀行,偷走200萬人民幣,被逮捕歸案,判了無期徒刑。真是“小時偷針長大偷金!”
當我讀到“從那以后……想起那個月色如水的夜晚……”這句話時,我不禁感受到了那位父親的偉大。如果在作者犯錯誤時,父親沒有及時地教育他,作者又怎能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坦然面對金錢的誘惑?又怎能在光明的大道上闊步向前呢!
讀罷此文,我明白了: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不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同。我決定把“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這句話當作我的座右銘,把那位父親當作一面鏡子,缺點改正,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讀《一記耳光》有感 2
我曾經讀過《一記耳光》這篇文章。它講敘了作者去游戲館游泳,坐車回家的時候,因為他長的矮小,售票員沒有看見他,混了進去;氐郊視r,他想,把這件事告訴父親,父親一定會夸獎他的'。沒想到的是,父親竟然卻給了他一記耳光。當父親教育了他一番后又多給了他一些錢。讓他下一次再去游泳時多買一張票,向售票員說明情況。我想:不光作者有過這樣的事情,而我也有過。
一次,我去買本子,當售票員找錢時,多找了我2塊錢;丶液,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媽媽。媽媽教育了我一番,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知道做人要誠實,不要做一個愛說謊的人。隨后,我找到了那家商店,把事實告訴了人家。我想他一定會責罵我的。沒想到的是,他卻微微一笑說:“沒關系,只要以后誠實一些,改掉這個毛病就還是個好孩子!”
因此,我懂得了誠實是多么可貴的品質!
讀《一記耳光》有感 3
《一記耳光》中,父親因孩子逃票而憤怒責打的情節(jié)令人震撼。這一巴掌不僅是肉體上的疼痛,更是一次精神的覺醒。故事中的孩子起初因貪圖小利而沾沾自喜,最終卻在父親的嚴厲教導下幡然悔悟,主動彌補錯誤。這種“誠實教育”讓我聯想到搜索結果中另一篇相似經歷:一位孩子因店主多找錢而暗自竊喜,母親卻嚴厲批評他“不誠實”,最終孩子歸還錢財并學會自省。
這兩則故事共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誠實是人格的基石。若放任小惡,可能釀成大錯。正如書中提到的“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看似微小的不誠實行為,可能成為道德滑坡的.起點。無論是家庭中的教育,還是社會中的規(guī)則,都需要以誠實為底線,才能塑造正直的人格。
讀《一記耳光》有感 4
《一記耳光》中的父親形象引發(fā)了對教育方式的思考。他選擇用“打耳光”這種極端方式糾正孩子的錯誤,看似冷酷,實則蘊含深沉的'父愛。正如所述:“若錯誤未在萌芽時扼殺,終將釀成悲劇!备赣H的嚴厲,正是為了讓孩子在是非面前保持清醒,避免未來因貪婪或僥幸心理走向歧途。
反觀現實,許多家長陷入“溺愛”與“放任”的誤區(qū)。例如書中提到的案例:母親包庇孩子偷竊,導致其最終因盜竊入獄。這與《一記耳光》中父親的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真正的愛不是縱容,而是引導孩子直面錯誤,承擔責任。正如文中所言:“打是疼,罵是愛;嚴是愛,松是害!边@種“嚴厲之愛”背后,是對孩子未來的深遠考量。
讀《一記耳光》有感 5
《一記耳光》雖以家庭故事為切入點,卻折射出更廣泛的社會問題。例如,文中父親強調“不拿公家一根草棍”,體現了對公序良俗的堅守。這種個人誠信的價值觀,恰與書中彭國梁《耳光》一文對腐敗、教育亂收費等社會現象的批判形成呼應。彭國梁以“扇耳光”為隱喻,諷刺那些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呼吁“正人先正己”。
個人與社會的道德建設密不可分。若每個人都能如《一記耳光》中的父親般嚴于律己,或如文中的'孩子般勇于改過,社會中的“蛀蟲”與“不公”將大幅減少。正如書中提到的“從我做起,防范于未然”,誠信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社會進步的基石。
【讀《一記耳光》有感】相關文章:
一記耳光風波作文10-31
那一記耳光作文(精選31篇)02-10
耳光07-25
那個耳光11-01
一記07-24
擁抱比耳光更有力量的名人故事10-20
夢見被打耳光有什么征兆11-08
每日一記11-02
兩顆糖和兩個耳光09-07
高考后的一記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