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禍心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成語】:
包藏禍心
【拼音】:
[bāo cáng huò xīn]
【解釋】:
心里懷揣著害人的惡意。
【出處】:
《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舉例造句】:
初與我為客侶,不意~,隱我血貲,悍不還,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北面的鄭國國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兒嫁給楚國的`將軍公子圍,用結(jié)親的方式同楚國建立友好關(guān)系,不料,楚國卻想用公子圍到鄭國迎親的機(jī)會,帶兵前往一舉吞并鄭國。
到了迎親那天,公子圍駕起戰(zhàn)車,率領(lǐng)軍隊,浩浩蕩蕩直奔鄭國而來。
鄭國的子產(chǎn)識破了楚國這種迎親的險惡用心,便派子羽出城婉言辭謝,說:“我們鄭國都城很小,你們來迎親的人太多,實在盛不下,就在城外舉行婚禮吧!”
公子圍的代表卻說:“婚禮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舉行!你們不讓我們進(jìn)城,豈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話我們楚國的地位低于你們鄭國嗎?不但如此(不寧唯是),而且還會使我們的公子圍犯下欺騙祖先之罪。公子圍在離開楚國時,還到祖廟恭敬地祭告祖先呢!”
這時,子羽見已經(jīng)把話說到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國家小,不算錯;但是,如果因為國家小,希望仰賴大國,而自己不加防備,那才是大錯呢。鄭國同你們楚國聯(lián)姻,本想依靠你們大國來保護(hù)我們小國,可是你們心懷鬼胎暗取我國(包藏禍心以圖之),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公子圍見陰謀敗露,料想鄭國定有防備,只得放棄偷襲鄭國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認(rèn)自己有吞食鄭國的意圖,堅持要進(jìn)城,但表示楚兵一律不帶武器,全部空手。
子產(chǎn)和子羽見公子圍已經(jīng)承諾不帶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圍進(jìn)城迎親的要求。
公子圍在城中舉行婚禮后,不久便帶著新娘子回到了楚國。
【包藏禍心的意思及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包藏禍心的成語故事03-21
包藏禍心的意思及故事12-06
中華成語故事:包藏禍心07-06
關(guān)于包藏禍心的成語故事10-18
包藏禍心的近義詞04-02
包藏禍心成語解釋04-13
包藏禍心的近義詞和造句04-01
用包藏禍心如何造句05-25
成語小故事: 包藏禍心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