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獅吼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河東獅吼
【拼音】:
[hé dōng shī hǒu]
【解釋】:
河東,古郡名。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
【出處】:
宋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分刑K東坡寫的一首詩取笑陳:“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舉例造句】:
少不得太太面前還要趨奉趨奉,防是~起來,要不太平。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有個叫陳希亮的太常少卿、工部尚書,他的第四個兒子名叫陳慥,字季常。陳季常年少時,嗜酒好劍,揮金如土。不過,作為官宦人家的子弟,他的`家底非常厚,據(jù)說他在洛陽的園宅非常壯麗,堪與公侯并列,在河北的田地也非常多,一年可“得帛千匹”。
少年時的陳季常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喜歡帶兩個隨從,“挾二矢”,與朋友出游。平時他喜歡議論古今軍事戰(zhàn)例的成敗之處,自稱當世豪士。年紀稍大懂事時,他不再喜歡游玩,而是沉下心來讀書,但終其一生都沒有獲取功名。
陳季常成家后,居于黃州(今湖北黃岡)之龍丘,常信佛,飽參禪學,自稱龍丘先生。當?shù)厝瞬恢浪膩須v,就叫他“方山子”。
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季常,兩人遂成為好友。
陳季常在龍丘住的地方叫濯錦池,寬敞華麗。他本人又十分好客,喜歡“蓄納聲妓”,每有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像現(xiàn)在人們招待客人進歌廳一樣。不過,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兇妒,每當陳季常宴客并以歌女陪酒時,柳氏就醋意大發(fā),用木棍敲打墻壁,客人尷尬不已,只好散去。平時陳季常喜歡談論佛事,蘇東坡就借用獅吼戲喻其悍妻的怒罵聲,作了一首題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長詩,其中有這么幾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是柳氏的郡望,唐代詩圣杜甫也有“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借以暗喻陳妻柳氏;獅子吼一語來源于佛教,意指“如來正聲”,佛教經(jīng)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所以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jīng)聲震寰宇的威嚴。
蘇東坡在詩中極為生動地記述了柳氏兇悍、季常無奈的景況。后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而怕老婆的人則被戲稱為有“季常癖”。
其實,陳季常為人性情淡泊,晚年拋棄了洛陽的房產(chǎn)、河北的田地,“于光黃間,庵居蔬食,徒步往來山中,不與世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