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犯而不校成語解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文發(fā)音: fàn ér bù jiào。
成語解釋:犯:冒犯;校:計較。別人冒犯了;也不計較。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成語造句:惠養(yǎng)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
成語使用:復雜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發(fā)音技巧:校,不能讀作“xiào”。
書寫技巧:校,不能寫作“較”。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唾面自干
反義詞:針鋒相對、以眼還眼
英語翻譯: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字典查詢:
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成語接龍:
校短量長 亦作“校短推長”。謂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
校短推長 見“校短量長”。
【犯而不校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興風作浪成語解釋11-05
同休等戚成語解釋05-19
酒虎詩龍成語解釋11-05
范張雞黍成語解釋11-06
楚得楚弓成語解釋05-19
馬角烏白成語解釋05-19
你爭我奪成語解釋05-19
撓腮撧耳成語解釋05-19
炮龍烹鳳成語解釋05-19
如運諸掌成語解釋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