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字:
父母之邦
成語發(fā)音:
fù mǔ zhī bāng
常用程度:
常用
產(chǎn)生年代:
古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祖國
成語例句:
續(xù)范亭《警告中國抗戰(zhàn)營壘內(nèi)的奸細分子》:“中華兒女,應該為中國盡忠,應該為祖國、為父母之邦盡忠。”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碰壁后,在冉求的幫助下,終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魯國,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沒有重用他。他認為與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于是閑居起來,專心著述,編輯整理《詩》《書》《禮》《樂》《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