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茶圣陸羽的五個傳說典故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rèn)的人物、事件。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jīng)典典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茶圣陸羽的五個傳說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fù)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學(xué)專家,被后世譽為“茶仙“,尊為”茶圣”。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diào)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shù),并擅長品茗。
傳說之一
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wù)f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
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崩罴厩淞钍孔湓偃ト∷懹鹌穱L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比∷氖孔洳坏貌环蛟陉懹鹈媲,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隨后也就越發(fā)被傳揚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時的一些茶藝專家認(rèn)為,南零水和臨岸江水,一清一濁,一輕一重,對茶圣陸羽來說是不難分辨的。陸羽逝世,后人尊其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時曾任過衢州刺史的趙磷,其外祖與陸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話錄》里說:‘陸羽性嗜茶,始創(chuàng)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其像置于錫器之間,云宜茶足利。’”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chuàng)造的一套茶學(xué)、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biāo)志。
傳說之二
陸羽出生于唐時復(fù)州竟陵,就是現(xiàn)在的湖北天門,可竟陵這個地方留給陸羽的只是難以言說的辛酸。你只要翻開陸羽寫的自傳——《陸文學(xué)自傳》,就能迎面聞到這一濃郁的傷感氣息。他寫道:“(陸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彪m然用語詼諧,但其實也屬事出無奈。貌丑和結(jié)巴也就罷了,可“不知何許人也”一句,實在讓人無限同情。
陸羽是一個棄嬰,《唐國史補》、《新唐書》和《唐才子傳》里,對此都毫不隱諱。公元733年深秋的一個清晨,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群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hù)衛(wèi)著一個男嬰,男嬰讓嚴(yán)霜凍得瑟瑟發(fā)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yǎng)。這座石橋后來就被人們稱為“古雁橋”,附近的街道稱“雁叫街”,遺跡至今猶在。
積公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時正卜居著一位飽學(xué)儒士李公。李公曾為幕府官吏,動亂時棄職,在景色秀麗的龍蓋山麓開學(xué)館教授村童,與積公感情深厚。積公就請李公夫婦哺育拾得的棄嬰,當(dāng)時,李氏夫婦的女兒李季蘭剛滿周歲,就依著季蘭的名字取名季疵,視作親生一般。季蘭季疵同一張桌子吃飯,同一塊草甸上玩耍,一晃長到七八歲光景,李公夫婦年事漸高,思鄉(xiāng)之情日篤,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鄉(xiāng)湖州。
季疵回到龍蓋寺,在積公身邊煮茶奉水。積公有意栽培他,煞費苦心地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币馑际区櫻泔w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陣齊整,四方皆為通途。于是定姓為“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為字。積公還煮得一手好茶,讓陸羽自幼學(xué)得了藝茶之術(shù)。十二歲那年,陸羽終于離開了龍蓋寺。此后,陸羽在當(dāng)?shù)氐膽虬嘧永锂?dāng)過丑角演員,兼做編劇和作曲;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去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受業(yè)七年,直到十九歲那年才學(xué)成下山。
傳說之三
陸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亂”前后,中國文化史上儒釋道三家并行,南方則儒禪匯流。
陸羽初到江南,結(jié)識了時任無錫縣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狀元出身,當(dāng)世名士,為陸羽的茶事活動提供了許多幫助。但對陸羽茶事活動幫助最大而且情誼最深的還是詩僧皎然。皎然俗姓謝,是南朝謝靈運的十世孫。皎陸相識之后,竟能結(jié)為忘年之交,結(jié)誼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繼去世,其情誼經(jīng)《唐才子傳》的鋪排渲染,為后人所深深欽佩。皎然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dāng)時的名僧高士、權(quán)貴顯要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這自然拓展了陸羽的交友范圍和視野思路。陸羽在妙喜寺內(nèi)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資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幫助下,“結(jié)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開始了《茶經(jīng)》的寫作。
傳說之四
陳師道在《茶經(jīng)序》里這樣寫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yù)陳于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币簿褪钦f,陸羽是天下第一個寫茶書的人,對茶事人事功不可沒。
因為有了一部《茶經(jīng)》,陸羽從唐代起,就開始被人尊稱為“茶圣”,這可是亙古未有的巨大榮譽。而陸羽為之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難以估量的。
從火門山上下來之后,年僅十九歲的少年陸羽便心無旁騖,立志于對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全唐詩里收錄了他著名的《六羨歌》:“不羨黃金盞,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薄鞍彩分畞y”后,陸羽一路考察茶事,輾轉(zhuǎn)來到江南的湖州,當(dāng)時年僅二十四歲,從此定居于此,起早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為友,以茶葉為伴,用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充實《茶經(jīng)》的寫作。
傳說之五
據(jù)說,唐代竟陵積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鑒別所喝是什么茶,還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還能判斷誰是煮茶人。這種品茶本領(lǐng),一傳十,十傳百,人們把積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這消息也傳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飲茶,也是個品茶行家,所以宮中錄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職。代宗聽到這個傳聞后,半信半疑,就下旨招來了積公和尚,決定當(dāng)面試茶。
積公和尚到達(dá)宮中,皇帝即命宮中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葉,賜予積公品嘗。積公謝恩后接茶在手,輕輕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也沒喝第二口茶。皇上因問何故?積公起身摸摸長須笑答:“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親手所煎。飲慣他煎的茶,再飲別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被实勐犃T,問陸羽現(xiàn)在何處?積公答道:“陸羽酷愛自然,遍游海內(nèi)名山大川,品評天下名茶美泉,現(xiàn)在何處貧僧也難知曉!
于是朝中百官連忙派人四處尋找陸羽,不幾天終于在浙江吳興苕溪的杼山上找到了,立即把他召進(jìn)宮去;实垡婈懹痣m說話結(jié)巴,其貌不揚,但出言不凡,知識淵博,已有幾分歡喜。于是說明緣由,命他煎茶獻(xiàn)師,陸羽欣然同意,就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后,先獻(xiàn)給皇上。皇帝接過茶碗,輕輕揭開碗蓋,一陣清香迎面撲來,精神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葉淡綠清澈,品嘗之下香醇回甜,連連點頭稱贊好茶。接著就讓陸羽再煎一碗,由宮女送給在御書房的積公和尚品嘗。積公端起茶來,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接著一飲而盡。積公放下茶碗,興沖沖地走出書房,大聲喊道:“鴻漸(陸羽的字)在哪里?”皇帝吃了一驚:“積公怎么知道陸羽來了?”積公哈哈大笑道:“我剛才品的茶,只有漸兒才能煎得出來,喝了這茶,當(dāng)然就知道是漸兒來了!
代宗十分佩服積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陸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陸羽在宮中供職,培養(yǎng)宮中茶師。但陸羽不羨榮華富貴,不久又回到苕溪,專心撰寫《茶經(jīng)》去了。
拓展:陸羽唐代詩人簡介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fù)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yè)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xiàn),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diào)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shù),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jīng)》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度莆摹酚小蛾懹鹱詡鳌。
【生平】
據(jù)《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記載,陸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為棄兒,被遺棄于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不知其父母是何許人,后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竟陵(湖北天門縣)西門外西湖之濱,并收養(yǎng)。
《陸文學(xué)自傳》是陸羽于二十九歲時為自己寫的小傳,可信度較高。他在自傳中寫道: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又《新唐書·陸羽傳》載,他稍大一些,以《易》自筮,占得漸卦,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于是按卦詞由智積禪師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蛴辛硪环N說法,陸羽以《易》自占,得《漸》卦: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意為鴻雁飛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兩羽翩翩而動,動作整齊有序,可供效法,為吉兆。按此卦義,當(dāng)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這仿佛諭示著:本為凡賤,實為天驕;來自父母,竟如天降。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xué)文識字,習(xí)誦佛經(jīng),還學(xué)會煮茶等事務(wù)。
雖處佛門凈土,日聞梵音,但陸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發(fā)為僧。九歲時,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jīng)念佛,陸羽卻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后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并公然稱:羽將授孔圣之文。住持聞言,頗為惱怒,就用繁重的賤務(wù)懲罰他,迫他悔悟回頭。陸羽被派去掃寺地,結(jié)僧廁,踐泥污墻,負(fù)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并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xué)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南都賦》,雖并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念念有詞。積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
眨眼三年,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度。趁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里學(xué)演戲,作了優(yōu)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極為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陸羽亦不例外。唐天寶五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fù),當(dāng)即贈以詩書,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xué)習(xí)。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郎中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天寶十五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堼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鉆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jīng)》。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nóng)家,采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jīng)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
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xué),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職。
【茶圣陸羽的五個傳說典故】相關(guān)文章:
中國茶圣:陸羽08-09
陸羽是哪個朝代的人03-21
陸羽唐代詩人簡介07-23
人間仙境—陸羽廣場06-30
苗族蘆笙的傳說典故08-25
關(guān)于蛇吞象的傳說典故推薦04-01
陸凱寄梅詩詞典故11-05
陸績懷橘的詩詞典故06-21
鳳凰山的傳說典故(精選19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