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
孫過庭是我國古代出色的書法家,那么,他是哪個朝代的呢?一起來了解吧。
人物簡介
孫過庭(646~691),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以字行。吳郡富陽(今浙江富陽)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chuàng)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人物生平
孫過庭,曾任右衛(wèi)胄參軍、率府錄事參軍。胸懷大志,博雅好古。擅楷書、行書,尤長于草書,取法王羲之、王獻之,筆勢堅勁,直逼二王。宋米芾以為唐草得二王法者,無出其右。然也有論者如竇巫譏其書為千紙一類、一字萬同者。
他出身寒微,在"志學之年",就留心翰墨,學習書法,專精極慮達二十年,終于自學成才。到了四十歲,才做了"率府錄事參軍"的小官,因操守高潔,遭人讒議丟了官。辭官歸家后他抱病潛心研究書法,撰寫書論,可惜未及完稿,孫過庭因貧病交困,暴卒于洛陽植業(yè)里之客舍。唐初大詩人陳子昂曾為他作《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和《魏率府孫錄事文》,說"元常(鐘繇)既歿,墨妙不傳,君之遺翰,曠代同仙"。把孫過庭比為三國時的大書家鐘繇,可見他在唐初就很受推重。
書法成就
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于翰墨間"。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孫過庭傳世書跡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三種,都是草書墨跡,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書譜》。
孫過庭的.《書譜》墨跡問世后不久,就有人提出批評。如唐代的竇暨在《述書賦》里說孫氏的草書有"閭閻(凡夫俗子)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這種說法受到了后世專家的反駁。宋代的王詵說:"虔禮(孫過庭)草書專學二王。郭仲微所藏《千文》,筆勢遒勁,雖覺不甚飄逸,然比之永師(智永)所作,則過庭已為奔放矣。而竇暨謂過庭之書千紙一類,一字萬同,余固已深疑此語,既而復獲此書,研究之久,視其興合之作,當不減王家父子。至其縱任優(yōu)游之處,仍造于疏,此又非眾所能知也。"宋代的米芾雖然對前代書家頗為苛刻,對孫過庭的草書卻心悅誠服。他在《海岳名言》中說:"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明代的焦謂:"昔人評孫書,謂千字一律,如風偃草,意輕之也。余謂《書譜》雖運筆爛熟,而中藏軌法,故自森然。頃見《千文》真跡,尤可以見晉人用筆之意。禪門所稱不求法脫不為法縛,非入三昧者,殆不能辦此。"王世貞也說:"虔禮書名,一時,獨竇暨貶曰凡草閭閻之類。《書譜》濃潤圓熟,幾在山陰(王羲之)堂室。后復縱放,有渴猊游龍之勢。細玩之,則所謂一字萬同者,美碧之微瑕,故不能掩也。"這些分析與評價要比竇暨全面、中肯得多。
【孫過庭】相關(guān)文章:
孔鯉過庭的典故05-01
晚風過花庭散文05-23
庭的組詞01-18
孫老師的心情09-17
孫煦恒10-09
走近孫老師04-18
淘氣“孫猴子”04-11
打敗孫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