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表達(dá)了作者對桂林自然風(fēng)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文按先總后分的寫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diǎn),以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課文一開始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我國名勝中的地位,同時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肮鹆稚剿滋煜隆保馑际枪鹆稚剿拿谰犹煜碌谝。“甲”是第一的意思。
接著分別具體描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寫漓江的水,先用“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一句,拿大海、西湖同漓江的水相比,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的“波瀾壯闊”,也不同于西湖的“水平如鏡”,漓江的水有一種獨(dú)具特色的美。一個“卻”字,說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見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接著運(yùn)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準(zhǔn)確而生動地描寫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diǎn):靜、清、綠。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突現(xiàn)“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xiàn)“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形容“綠”,然后通過寫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覺,再現(xiàn)漓江之水的靜。
再寫桂林的山。寫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險(xiǎn)”的特點(diǎn)來寫。先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接著運(yùn)用排比的手法,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具體寫山的“奇、秀、險(xiǎn)”。山的“奇”表現(xiàn)在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連綿不斷,而桂林的山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并且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兩岸。山的“秀”是指山很秀美,表現(xiàn)在山的色彩明麗!跋翊渚G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既形象地寫出了山的形狀像“屏障”,像“竹筍”,同時也生動地描繪了山的色彩明麗和鮮亮。山“險(xiǎn)”表現(xiàn)在山石奇形怪狀,重重疊疊,并且高聳突出!昂孟褚徊恍⌒木蜁缘瓜聛怼笔亲髡弋(dāng)時的感受,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霸缘埂敝割^朝下跌倒,這里指山石的高聳突出,可以看出山是多么的“險(xiǎn)”!
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畫面來進(jìn)行描繪。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美麗畫卷,令人流連忘返。課文最后運(yùn)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既總結(jié)了全文,同時又抒發(fā)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這句詩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江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玩、觀賞。
本課的教學(xué)重點(diǎn)是引導(dǎo)學(xué)生抓住重點(diǎn)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獨(dú)特的美。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材分析】相關(guān)文章:
新編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學(xué)設(shè)計(jì)12-17
高一語文《鴻門宴》教材分析12-03
《桂林山水》課文原文及分析01-15
《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12-15
《秋天的圖畫》教材分析12-16
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03-14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的教案11-29
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課文04-21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