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行周文集序閱讀理解
歐陽行周文集序
(唐)李貽孫
歐陽君生于閩之里,幼為兒孩時(shí),即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里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獨(dú)娛之,常執(zhí)卷一編,忘歸于其間。逮風(fēng)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汨沒之饑氓也。未知其為吉兇邪?”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圣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dá)君臣父子之節(jié),忠孝之際,惟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建中、貞元時(shí),文詞崛興,遂大振耀,甌閩之鄉(xiāng),不知有他人也。
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jìn)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jìn)。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dá)于京師矣時(shí)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shù)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重復(fù):宜其司當(dāng)代文柄,以變風(fēng)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
君于貽孫言故舊之分,于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nèi)多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征于集。故予沖幼之歲,即拜君于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tuán)練副使日,其子價(jià)自南安抵福州,進(jìn)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請序。已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jià)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悵惘。②汩沒:淪落③歐:通“甌”。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蓋其性所多也 多:超過
B.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 振發(fā):顯揚(yáng)
C.宜其司當(dāng)代文柄 司:職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驗(yàn)證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隨人而問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貽孫言舊故之分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敘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歷程,評定其文章特點(diǎn),最后交代為文集作序的緣由,有接作序?yàn)槠淞髦猓x此可知?dú)W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
B.歐陽行周年少時(shí)酷愛山水與讀書,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為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群,終于成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歐陽行周寫文章語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辟,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嘆其身后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敘事、議論之中,頗能感人。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分)
君 加 以 謙 德 動 不 逾 節(jié)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聲 漸 騰 於 江 淮 且 達(dá) 于 京 師 矣時(shí) 人 謂 常 公 能 識 真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
。2)又性頗嗜誘進(jìn)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歐陽行周文集序閱讀理解】相關(guān)文章:
歐陽修《踏莎行》賞析03-15
《琵琶行并序》教案12-12
《舊唐書》閱讀理解07-04
琵琶行并序教學(xué)反思12-10
《琵琶行并序》教學(xué)反思09-28
《琵琶行》理解性默寫02-10
歐陽修《踏莎行》原文及賞析03-15
《置酒行》唐詩閱讀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