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鉅鹿之戰(zhàn)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選擇題,并完成第Ⅱ卷相關翻譯題
鉅鹿之戰(zhàn)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①。
楚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悅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②。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③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且掃境內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④。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釋】①鉅鹿城,古縣名,治所在現在河北平鄉(xiāng)西南。②卿子冠軍,卿子是當時對人的尊稱。宋義是上將軍,在諸將之上,所以稱為卿子冠軍。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憊。④枝梧,抵抗。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陰令羽誅之陰 ,暗中B.故不如先斗秦、趙斗,使相斗C.立羽為假上將軍假,假扮D.項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帶領【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因下令軍中曰因擊沛公于坐B.與秦軍遇,九戰(zhàn)失其所與C.項羽乃悉引兵渡河使杞子、逄孫、楊孫戍之,乃還。D.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吾其還也【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A.章邯雖然已經打敗了項梁的軍隊,但懼怕項羽的神勇,故率軍圍趙,以避楚軍鋒芒。B.項羽認為,雖然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他比不上宋義;但是披堅甲執(zhí)銳兵,勇戰(zhàn)前線,宋義比不上他。于是作為次將的項羽心里不服宋義為上將軍。C.由于宋義不戮力救趙攻秦,拒諫飾非,飲酒高會,久留不行,所以項羽殺了他。D.項羽軍破釜沉舟,抱著必死決心,于是士氣大增,無不一以當十,勢如破竹地戰(zhàn)勝了秦軍和諸候的軍隊,最后令諸侯軍無不膝行而前。
答案:
【小題1】C
【小題2】C
【小題3】C 答案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C.假,代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小題2】試題分析:A.于是;趁機;B.和;親附;C.就;D.它的;表商量。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小題3】試題分析: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鉅鹿之戰(zhàn)閱讀理解】相關文章:
社戲閱讀理解10-10
《白鷺》閱讀理解09-06
《變》閱讀理解10-21
《山雨》閱讀理解09-24
時間閱讀理解11-11
《夏夜》閱讀理解06-20
《社戲》閱讀理解08-21
《父親的眼神》閱讀理解閱讀10-17
《舊唐書》閱讀理解08-10
訪蘭閱讀理解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