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甲齊熊耳歷史典故
典源出處《北堂書鈔》卷一一九引《東觀漢記》云:“劉盆子將丞相以下降,奉高皇帝璽綬,詔以屬城門校尉,賊皆輸鎧甲兵弩矢繒,積城西門,適與熊耳山等!薄逗鬂h書·劉盆子列傳》:“樊崇乃將盆子及丞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釋義用法后漢時劉盆子率軍向光武帝劉秀投降,脫下的鎧甲及兵器等堆積在一起,與熊耳山一般高。后用此典指軍隊投降; 或指繳獲對方的兵器鎧甲甚多。
用典形式
【熊耳甲】 宋·楊萬里:“只悲熊耳甲, 誰怨憬稹”
【熊耳兵】 清·吳偉業(yè):“曳履叢臺客,投戈熊耳兵!
【甲齊熊耳】 宋·陸游:“明日受降處,甲齊熊耳高。”
【萬甲積山齊】 明·高啟:“不假五丁開道遠,俄看萬甲積山齊!
【積甲齊熊耳】 宋·陸游:“已聞三箭定天山,何啻積甲齊熊耳。”
【積甲熊耳齊】 唐·李白:“破胡 必用龍韜策,積甲應將熊耳齊!
【積甲齊熊耳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游熊耳山大裂谷12-26
言猶在耳成語典故08-27
老狼獾和豁耳熊05-28
老狼獾和霍耳熊01-11
齊莊公的典故01-17
管仲相齊的典故10-06
公耳忘私的成語典故10-02
狗尾續(xù)貂歷史典故01-14
推心置腹歷史典故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