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頓的組詞
組詞,通常是指把單個漢字與其他合適的漢字搭配而組成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語,常作為初等學(xué)校語文練習(xí)內(nèi)容之一,一個漢字可以和多個其他字甚至本身組成一個新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頓的組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guān)于頓的組詞
頓 dùn
、偕酝;書法上指用力使筆著紙而暫不移動。
、(頭)叩地;(腳)跺地。
、厶幚;安置。
、芰吭~,用于吃飯、斥責(zé)、勸說等行為的次數(shù):大吃一頓;挨了一頓批評。
、萜。
頓字組詞
←頓挫 頓時 頓首 頓悟
→安頓 勞頓 停頓 整頓
帶頓字的成語
頓兵堅城 頓挫抑揚 頓腹之言 頓綱振紀(jì) 頓腳捶胸 頓開茅塞 頓口無言 頓口拙腮
頓首再拜 頓學(xué)累功 頓足不前 頓足捶胸 頓足搥胸 頓足搓手 頓足捩耳 頓足失色
頓足椎胸 猗頓之富 整頓干坤 整頓乾坤 搓手頓腳 搓手頓足 捶胸頓腳 捶胸頓足
沉郁頓挫 撫膺頓足 拊膺頓足 豁然頓悟 鏗鏘頓挫 鏗鏹頓挫 撧耳頓足 悶懷頓釋
茅塞頓開 情竇頓開 牽衣頓足 椎心頓足 椎胸頓足 椎膺頓足 搖手頓足 搖首頓足
抑揚頓挫 指手頓腳 鞍馬勞頓 飽餐一頓 倉腐寄頓 流離顛頓 舟車勞頓
組詞造句
頓挫——他用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diào),向?qū)W生介紹自己。
頓時——登上烽火臺,極目遠眺,群山俯伏在長城腳下,使人心中頓時充滿民族自豪感。
頓開茅塞——父親的話,使我頓開茅塞,心里立刻舒暢豁亮起來。
“頓”開頭的成語
1、頓足椎胸[dùn zú zhuī xiōng]
【解釋】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劉立凱《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廣州眾搗毀日貨》:“社會人心異常興奮,甚至婦人、孺子、車夫、苦力,風(fēng)元不口談抵制,戟批痛罵,握拳怒目,頓足椎胸。”
2、頓足失色[dùn zú shī sè]
【解釋】頓足:跺腳。失色:因驚恐而變以臉色。形容十分驚慌。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倉猝莫如所救,頓足失色!
3、頓口拙腮[dùn kǒu zhuō sāi]
【解釋】比喻嘴笨,不善于說話。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頓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4、頓足搥胸[dùn zú duī xiōng]
【解釋】邊跺腳邊擊打胸脯。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
【出處】《水滸傳》第一○二回:“王砉頓足搥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那逆種!’”
【示例】靈車隊,萬眾心相隨,只見靈車去,不見總理歸,頓足搥胸悲欲絕,呼喚總理淚紛飛。 ——《光明日報》1977.1.9
5、頓挫抑揚[dùn cuò yì yáng]
【解釋】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zhuǎn)折,和諧而有節(jié)奏。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靖節(jié)·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
【示例】但這是當(dāng)時的風(fēng)氣,要激昂慷慨,頓挫抑揚,才能被稱為好文章。 ——魯迅《〈集外集〉序言》
6、頓足捩耳[dùn zú liè ěr]
【解釋】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tài)。
【出處】宋·王銍《默記》卷上:“晉公候于閣門,見其甚久。則頓足捩耳云:‘無及矣。’”
7、頓腳捶胸[dùn jiǎo chuí xiōng]
【解釋】形容情緒激烈的樣子。同“頓足搥胸”。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打碎的碗》:“可是國王頓腳捶胸地罵道:‘沒用的東西們,如果發(fā)現(xiàn)碗上有一道裂紋,就反你們每本個中絞死一個!’”
【示例】有時候,工作沒有做好,就頓腳捶胸,恨不得把自己撕成幾半。 ——昊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工廠》
8、頓綱振紀(jì)[dùn gāng zhèn jì]
【解釋】整頓朝綱,重振法紀(jì)。
【出處】《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jì)。”胡三省注:“頓,謂整頓!
9、頓足搓手[dùn zú cuō shǒu]
【解釋】頓:以腳扣地;搓:手相摩。形容著急惋惜的樣子。
【出處】頓:以腳扣地;搓:手相摩。形容著急惋惜的樣子。
【示例】他在山上急得頓足搓手,還是無法下山。
10、頓腹之言[dùn fù zhī yán]
【解釋】猶言肺腑之言。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25回:“常言酒發(fā)頓腹之言。”
【示例】請仔細回味他這番頓腹之言。
11、頓足不前[dùn zú bù qián]
【解釋】停頓下來不前進。
【示例】她頓足不前,害怕有人從中作梗。
12、頓口無言[dùn kǒu wú yán]
【解釋】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四回:“王慶被范全說得頓口無言。”
【示例】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頓口無言。
13、頓兵堅城[dùn bīng jiān chéng]
【解釋】頓:停留;堅城:堅固的城池。把軍隊停駐在敵人的堅固城池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頓之燕堅城之下!
【示例】若先攻西安,不能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 ——《資治通鑒·漢紀(jì)·光武帝五年》
14、頓學(xué)累功[dùn xué lěi gōng]
【解釋】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xué)習(xí),也能取得成就。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文章》:“鈍學(xué)累功,不妨精熟。”
15、頓首再拜[dùn shǒu zài bài]
【解釋】頓首:以頭叩地而拜;再拜:拜兩次。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qū)Ψ奖硎揪匆獾目吞渍Z。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勾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zhàn),困于會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示例】新正,伏冀為國自重。某頓首再拜。 ——宋·王安石《與王宣書徽》
16、頓足捶胸[dùn zú chuí xiōng]
【解釋】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出處】元·無名氏《白兔記》第十四折:“他那里醉朦朧語言都不省,只獲得頓足捶胸也,短嘆長吁千萬聲!
【示例】只見楊子哀號哽咽,頓足捶胸,撫棺長恨,欲拔劍自刎。 ——明·吳元泰《東游記》第七回
17、頓開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解釋】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示例】只不過短短十多分鐘的談話,可是他好像使林道靜頓開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頓”結(jié)尾的成語
1、舟車勞頓[zhōu chē láo dùn]
【解釋】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錢鐘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示例】等回到保定,因為舟車勞頓,公事又多,曾國藩的眼疾,越發(fā)重了,而歲尾年頭,不如意的事,紛至沓來。 ——高陽《慈禧全傳》第二部二七
2、飽餐一頓[bǎo cān yī dùn]
【解釋】指大吃一頓。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4回:“士信覺得心中爽快,飽餐一頓,把手一拱,跨上馬如飛的去了!
【示例】回到家后,我將飽餐一頓。
3、流離顛頓[liú lí diān dùn]
【解釋】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流離顛沛”。
【出處】宋·曾鞏《永興尉章佑妻夫人張氏墓志銘》:“[夫人]維能順其性,所以居流離顛頓之間,而不為悲哀愁憂亂其志也!
4、鞍馬勞頓[ān mǎ láo dùn]
【解釋】頓:困頓。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quán)且歇息!
【示例】恐王侄一路遠來,鞍馬勞頓,故令王侄回營安歇。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二回
5、倉腐寄頓[cāng fǔ jì dùn]
【解釋】倉:倉庫;腐:腐爛;寄頓:儲存。倉庫里儲存的陳米已經(jīng)腐爛。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序》:“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
“頓”在中間的成語
1、撧耳頓足[yǎn ěr dùn zú]
【解釋】用手抓耳,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出處】宋·王铚《默記》上卷:“張立于屏風(fēng)后見之,撧耳頓足!
2、捶胸頓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解釋】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衷腸,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頓足空流淚!
【示例】孔明說罷,觸動玄德衷腸,真?zhèn)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3、鏗鏹頓挫[kēng qiāng dùn cuò]
【解釋】鏗鏹: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形容音律和諧有力、動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這一出戲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鏹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了。”
4、沉郁頓挫[chén yù dùn cuò]
【解釋】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fēng)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zhuǎn)折。
【出處】唐·杜甫《進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示例】彈《湘妃怨》一曲,沉郁頓挫,如泣如訴。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
5、拊膺頓足[fǔ yīng dùn zú]
【解釋】捶胸跺腳。形容哀痛之極。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嘆骨肉拊膺頓足,曷勝哀痛。”
6、撫膺頓足[fǔ yīng dùn zú]
【解釋】撫膺:拍著胸膛;頓足:以腳跺地。形容悲痛或悔恨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展轉(zhuǎn)尋思,撫膺頓足,懊悔不迭!
7、椎膺頓足[chuí yīng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同“椎胸頓足”。
【出處】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難怪個個中國青年讀《女神》,沒有不椎膺頓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聲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詞!唱的我也流起淚來了!
8、搓手頓腳[cuō shǒu dùn jiǎo]
【解釋】形容焦急不耐煩的樣子。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五回:“悶坐在客廳里毫無聊賴,氣悶得很,曹來蘇只是搓手頓腳,沒有法子!
【示例】縣太爺急的搓手頓腳,叫了簽稿,請了刑名師爺,大家斟酌,想不出一個法子。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
9、椎心頓足[chuí xīn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同“椎胸頓足”。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jié):“吾嘗縱覽本朝入主中夏以來二百余年之往事,若者為失機,若者為養(yǎng)癰,若者為種禍,若者為激變,每一循省未嘗不椎心頓足,仰天而長慟也!
10、搖首頓足[yáo shǒu dùn zú]
【解釋】搖著頭,跺著腳。非常懊惱或惋惜的神態(tài)。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搖首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必為我國之禍!”
11、整頓干坤[zhěng dùn gàn kūn]
【解釋】乾坤:卦名,象征天地,陰陽等。治理國家,使混亂的局面變得有秩序。
12、牽衣頓足[qiān yī dùn zú]
【解釋】形容極為悲痛,難以分享的樣子。
【出處】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13、猗頓之富[yī dùn zhī fù]
【解釋】猗頓:春秋時魯國人,家境富裕。像猗頓那樣富有。泛指擁有巨額財產(chǎn)。
【出處】《韓非子·解老》:“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
【示例】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漢·賈誼《過秦論》
14、搖手頓足[yáo shǒu dùn zú]
【解釋】形容惋惜或懊恨時的動作。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搖手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必為我國之禍!
15、椎胸頓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解釋】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jié):“及今歲到上海,正值聯(lián)軍入北平之日,而上海笙歌蕭鼓,熙熙焉,融融焉,無以少異于平時,乃椎胸頓足,痛恨于我國民之心既已死盡也。”
16、捶胸頓腳[chuí xiōng dùn jiǎo]
【解釋】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何玉鳳]拍著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這場哭直哭得那鐵佛傷心,石人落淚!
【示例】老壽說到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頓腳地干號了起來。 ——茹志鵑《剪輯錯了的故事》
17、抑揚頓挫[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釋】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zhuǎn)折。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zhuǎn)折。
【出處】晉·陸機《遂志賦·序》:“崔蔡沖虛溫敏,雅人之屬也。衍抑揚頓挫,怨之徒也。豈亦窮達異事,而聲為情變乎!
【示例】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時彈似的。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
18、鏗鏘頓挫[kēng qiāng dùn cuò]
【解釋】鏗鏘: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形容音律和諧有力、動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這一出戲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了。”
19、悶懷頓釋[mèn huái dùn shì]
【解釋】心中的憂慮、煩悶一下子就消失了。
【示例】聽了他的勸告,我已經(jīng)悶懷頓釋了。
20、整頓乾坤[zhěng dùn qián kūn]
【解釋】乾、坤:八卦中的兩個卦名,指天和地。指整頓混亂局面,使天下恢復(fù)應(yīng)有的秩序,社會趨于安定。
【出處】宋·汪藻《退老堂》詩之一:“心如金石氣如虹,整頓乾坤指顧中!
【示例】宋·汪藻《退老堂》詩:“心如金石氣如虹,整頓乾坤指顧中!
21、豁然頓悟[huò rán dùn wù]
【解釋】同“豁然大悟”。形容徹底曉悟。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賈豁然頓悟,曰:‘翁不知賈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駭,走報其家!
22、茅塞頓開[máo sè dùn kāi]
【解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示例】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
23、搓手頓足[cuō shǒu dùn zú]
【解釋】形容焦急不安的樣子。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你要把老爺?shù)拇笫抡`了那可怎么好!’說著急得搓手頓足!
【示例】輔成搓手頓足了半晌,沒個理會。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70回
24、指手頓腳[zhǐ shǒu dùn jiǎo]
【解釋】一面指著罵,一面跺著腳。形容蠻橫不講理的樣子。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三:“這時她還在那里指手頓腳的撒野,張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兩步搶到她面前,厲聲問道:‘你要干什么?’”
25、情竇頓開[qíng dòu dùn kāi]
【解釋】竇:孔穴;情竇:情意的發(fā)生或男女愛情萌動。指少男少女剛開始懂得愛情。
【出處】宋·袁采《袁氏示范·子弟當(dāng)謹交游》:“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一弛,情竇頓開,如火燎原,不可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