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中的對比論述與類比論述,它們之間有著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
它們的相同之處,都具有比較推斷的功能,都是兩者的一種參照推論.
它們的論證功能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對比論述,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加以對比,使彼此的本質(zhì)顯現(xiàn)得更加鮮明突出,以揭示反面論點錯誤,襯托正面論點正確的手法.如瞿秋白《“兒時”》中的一段:
“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眾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為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總在生長,雖然衰老病死仍然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業(yè)--大眾的事業(yè)是不死的`,他會領(lǐng)略到‘永久的年青’.而‘浮生如夢’的人,從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給這世界的卻很少,--他總有一天會覺得疲乏的死亡:他連拿都沒有力量了.衰老和無能的悲哀,像鉛一樣的沉重,壓在他的心頭.青春是多么短呵!”
文中把“生命溶化在大眾的里面”的人與“生命沒有寄托”、“浮生如夢”的人對比,說明只有前者才能真正領(lǐng)略到“永久的年青”.
類比:以關(guān)于兩個事物某些屬性相同的判斷為前提,推出兩個事物的其他屬性相同的結(jié)論的推理.
如聲和光有不少屬性相同--直線傳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等現(xiàn)象;由此推出:既然聲有波動性質(zhì),光也有波動性質(zhì).這就是類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