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dāng)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剛剛結(jié)束時的情景,寥寥數(shù)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tài)。全詩意境雄渾,格調(diào)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出塞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7-06-14
王昌齡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擔(dān)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biāo)尉等職,后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biāo).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xiàn)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出塞:古代樂府中的一種軍歌.塞,指邊境上險要的地方.
關(guān):關(guān)塞.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勇敢善戰(zhàn),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龍城,即盧龍城,是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這里指匈奴的軍隊.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
度:越過.
陰山:陰山山脈,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漢時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譯:
依然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guān),
萬里出征的將士呵仍未歸還.
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
決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擴展資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