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窮兵黷武
【拼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解釋】: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形容極其好戰(zhàn)。
【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fèi)萬計(jì),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舉例造句】: 王氏今降心納貢,愿修舊好,明公乃欲窮兵黷武,殘滅同盟,天下其謂公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
【拼音代碼】: qbdw
【近義詞】: 興師動眾、勤兵黷武
【反義詞】: 和平共處、解甲歸田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好戰(zhàn)
【英文】: use all armed might to indulge in aggressive wars
【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皓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興土木,建豪華宮殿。同時還不斷擴(kuò)充軍隊(duì),使軍隊(duì)的'人數(shù)占百姓人數(shù)的十分之一,軍費(fèi)開支龐大,陸抗打敗晉軍的進(jìn)攻后上書孫皓,讓他不要再繼續(xù)窮兵黷武